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腰封,妖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02:10  汉网-武汉晚报

  朱四倍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对于网友对书籍腰封的不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静表示,设计师设计腰封,是配合图书责编的需要。图书编辑谭旭峰则认为,制作腰封是为了突出卖点。

  “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椎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这是某作家新作品的“腰封”。其他的还有“你一定要读的”、“不可错过的”、“某某老师为此书浑身发抖心灵战栗”、“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等等。这种现象被评论家朱白类比为“售楼文案”。

  这是一个文学不断扩张,以致失去文学自律性的时代。面对被大批量生产的文学,人们不可能直接、全面地阅读,大多会选择那些受到媒体关注的作品。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下的文学成了“注意力经济”的一部分,也深受“眼球”之困。在这样的逻辑下,“腰封”大行其道,甚至有裹胁文学“内核”的嫌疑。

  “腰封”的泛滥与文学的商品化也不无瓜葛。商品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它要寻求最大的购买群体,而文化工业促成了文化商品生产的批量化和文学的标准化模式,由此读者对文学的“鉴赏”变为了“消费”,经济价值取代了文学的精神特质:销售排行榜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腰封”随之应运而生。

  不过,文学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商品消费,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腰封上,我们多半看到了文学作为 “消费符号”被操作,而没有看到文学价值的张扬。

  就我的观点,“腰封”越来越夸张和疯狂,这是作家在向市场“投诚”,更通俗和直白地说就是在向市场“表忠心”。福柯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产生于这时代的话语,而是产生了这一话语的时代。腰封有多泛滥,我们就可以看到作家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取向有多式微。在面对那些华丽的“腰封”时,如果作家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不去深入体察生活,不去把握时代的脉搏,而成为了一个献媚(媚俗或媚雅)者,这恐怕是一个读者最担心的事情。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