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高原精灵“请”下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07:1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100米到5500米之间的高寒地区。2008年,它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后,知名度大幅提升。可人们想见到这个动物“明星”并不容易,因为在动物园内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可可西里人工环境下5只小藏羚羊诞生的消息,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这是不是意味着它走入低海拔地区有可能成为现实呢?

  “宝宝”顺利降生

  2006年,在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藏羚羊“爱羚”怀孕了,产下首只人工喂养管理条件下受孕的藏羚羊。之后,保护中心有3只小藏羚羊陆续降生,近日,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迎来了第5只人工管理条件下受孕降生的小藏羚羊“宝宝”。

  “宝宝”是在上午9点多钟出生的。“宝宝”出生的前一天,它的妈妈显得非常急躁,到处转,像是在寻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判断,它可能要生产了,工作人员整夜未睡,观察着“宝宝”的妈妈。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即将生产的母藏羚羊独自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分娩,几分钟后,“宝宝”出世了。“宝宝”刚生下来时紧闭着双眼,趴在地上。过了两三分钟,“宝宝”睁开了眼睛,慢慢站了起来,开始四处张望,寻找母亲。“宝宝”的妈妈疼爱地用舌头舔着它,并开始给它喂奶。看到远远有人走过来,“宝宝”的妈妈迅速将“宝宝”抛在一边,朝别的地方走去,它这是在故意引开人们的注意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可可西里科研站站长说:“尽管藏羚羊妈妈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长大的,但它们毕竟是野生动物,所以,除了给予一定呵护外,更多的还是要靠自然调节,藏羚羊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躲着人的,刚出生的小藏羚羊也完全靠母藏羚羊照顾。”

  开创人工喂养藏羚羊先河

  2001年7月,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巡山时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小藏羚羊,取名爱羚。爱羚才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后来又遭到秃鹫攻击,是巡山队员发现并救下了它,从此,爱羚成了保护区最受宠爱的“孩子”。管理局拨出专款,每天从20多公里外的地方买来牛奶,还派专人喂养爱羚。在反盗猎队员的精心呵护下,爱羚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全球第一只在人工喂养条件下长大的藏羚羊。

  后来,与爱羚情况相似的另外两只还不到一岁的小藏羚羊也分别在可可西里沱沱河、五道梁保护站里健康长大。可可西里管理局的队员在护理、喂养藏羚羊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人工驯养藏羚羊的经验、方法。爱羚等3只藏羚羊在人工驯养的条件下健康成长,标志着世界上首次藏羚羊人工驯养的科学尝试成功了,这也为藏羚羊种群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2002年4月,可可西里管理局原局长才嘎和保护区几位反盗猎勇士带着600张图片到上海巡展,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上海恒源祥公司董事长刘瑞祺先生在拜会才嘎局长时,代表公司慷慨捐出100万元,帮助自然保护区兴建“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以加强救助藏羚羊的工作。2003年,救护中心一期工程完工,“爱羚”与另两个孤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原衍”和“原祥”一起,成了中心的首批住户。2004年,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正式启用,之后的几年中,它在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救护、观测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外,为了研究藏羚羊种群生物学特性和个体生物学特性,省政府将“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研究”列为青海省2002年十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并投资180万元予以支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承担,青海省林业局、可可西里管理局协助的这项课题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启动,可可西里保护工作开始了由单纯的反盗猎和防治生态恶化向科学研究和科学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藏羚羊异地驯养人工繁殖成功

  今年,在青海湖铁卜加草原改良站,三年前从可可西里转移来的三只藏羚羊,开始繁殖了。这标志着我省成功实现藏羚羊异地驯养人工繁殖,这对我省包括藏羚羊在内濒危物种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说:“藏羚羊异地驯养人工繁殖的成功,可以为我省境内包括藏羚羊在内的众多高原生物,比如普氏原羚、藏原羚(黄羊)等的保护提供借鉴。”不仅如此,藏羚羊异地驯养人工繁殖的成功,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宝贵的生物资源。以基因资源为例,众所周知,藏羚羊绒非常昂贵,建立藏羚羊人工种群,研究藏羚羊的生活习性,通过转基因研究,用山羊生产藏羚羊绒也是有可能的。此外,藏羚羊是耐低氧高寒物种,它的血液带氧能力很强,这和它的基因有很大关系,通过研究基因可以开发出此类药物。

  赵新全说,历史上,藏羚羊在我省分布很广,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藏羚羊的生活范围才不断缩小,在铁卜加的环境和条件下人工驯养并且繁殖,对藏羚羊种群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把高海拔地区的动物“请”下山

  在动物园见到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是很多人的心愿,但因为动物的生活习惯,很多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动物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环境,动物园内也就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藏羚羊入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后,北京动物园曾有意请藏羚羊入住,可至今未能如愿。现在很多专家建议,帮助藏羚羊逐步适应低海拔的生活,从海拔4000米以上,到3000米以上,再到2000米以上,逐步过渡。

  今年,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正式落成开放,这为野生动物救助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近距离接触、了解野生动物提供了方便。目前,有3只得到救助的藏羚羊生活在那里。据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邱力东介绍,这3只藏羚羊是工作人员今年在格尔木地区救助的,从高海拔地区到低海拔地区生活,它们会有一些不适应,比如心跳频率有些快,不太愿意活动等。尤其是夏天,气温比较高,要保证它们的饮水充足,让他们呆在相对凉爽的地方,并做一些适应性训练等。

  邱力东说,接下来,他们将和林业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可可西里管理局协商制定高原特色动物、高海拔动物到低海拔地区过渡生活的具体方案,争取让更多的动物住进动物园。 (作者:倪晓颖)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志 成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