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安腰刀

  李白诗曰: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若真正理解此诗的意思,得和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历史联系起来。

  当时,吐蕃时时东侵,时任安西节度使的哥舒骁勇善战,在石堡城大败吐蕃主力,随后将石堡城修筑坚固,成为唐朝的国防要塞,从此吐蕃不敢轻易再犯青海——李白的这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大抵就写于此际。

  但我一直胡思乱想,在夜色深深风高月黑的青海大地上带刀行走的哥舒,会带一把什么刀呢?

  也许,带一把藏刀;

  也许,带一把在月光之下银光闪闪的保安腰刀!

  当然,此保安,非现在金融单位、物业小区或者普通某单位的保安,而是一个少数民族:保安族。我知道的保安族聚居在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现在已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了。还有少数散居在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积石山下,水草丰美,林木苍郁,溪水潺潺,据说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之地。保安腰刀,就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主要集中在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镇和刘集乡一带。

  其实,最早,制刀只是保安族的手工业,后来,腰刀在保安族兴盛起来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传统工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保安族人血液与灵魂里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熟知的藏刀、蒙古刀齐名——也和它们一样,既是生活用具,也是作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当然,还是馈赠贵宾亲友的首选礼品。据说,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而不但风行于西北一带,还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颇有名气。

  2007年,我在积石山一带漫游时,见过一户以保安腰刀为生的人家。主人姓马,是刀匠世家,他自谓自出生之后就在叮叮咣咣的铁锤声中长大,后来自然子承父业,从事起这个行当。我对于保安腰刀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于他的讲述。比如,像“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这些我至今都没有完全理解的名字,都来自他言辞质朴的教诲。这些保安腰刀的种类,我至今也没有见全,但我能想像得出,那是一把把精美的刀子,或5寸,或7寸,或10寸,刀面上辅以龙、梅花等图案,刀柄用什样锦镶嵌而成,金黄、翠绿、湛蓝、黛黑、银白、桃红,可谓五彩缤纷;刀鞘需银白色,包着三道枣红色的铜箍,鞘上端有小孔,挂一紫铜环子,看着线条干净、造型优美。

  那天阳光很好,他拔刀出鞘,刀锋闪闪发亮,寒光逼人。据说,保安腰刀试刀时,从头上捋下几根头发来,把其中一根头发横放在刀刃上,只要轻轻一吹,头发立刻断了。其实,这并不邪乎,因为在这位老人面前,我真正理解了保安腰刀与削铁如泥的神秘关系。老人右手持刀,左手握一铁棒,刷、刷、刷几下子,铁屑飞溅,而腰刀既不缺口,也不卷刃。

  就像一只蝴蝶的轻盈是因为承载了内心太多的重一样,一把精美的保安腰刀,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听当地文联的人讲,工序多者达80多道,少者也有30~40道,设计、锻打、淬火、镶嵌、砸铆,一道都不能少。仅制作刀柄一项,就要对黄铜片、红铜丝、白铁丝、牛角、塑料等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加工,然后将其巧妙叠合胶铆而成,然后雕绘图案、抛光、打磨……

  一把保安腰刀,就这样横空出世,就这样风行于大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