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在第二大内陆河求解用水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09:35  国际在线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赵颖 朱国亮 柴海亮)近50多年来中国约有1000个内陆湖泊逐渐消亡,当它们一个个失去生命之光时,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东居延海却通过连年水量统一调度逆势重生,走出了一条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希望之路。

  10年前,家住东居延海湖畔的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爱东还在为即将移民搬迁而发愁,日益恶化的生态使他祖祖辈辈生存的居延绿洲濒临消失。

  但今天,他在草木掩映的家门口笑容满面地喜迎八方游客。生态复苏的大漠胡杨林和红柳林火红如霞,成为独具特色的大漠风光,每年吸引成千上万世界各地游客。爱东在东居延海湖畔搭建了3个蒙古包,和妻子一起经营蒙古族特色餐饮,一年只在旅游季节经营3个月,纯收入1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放牧着200多只羊和8头牛。

  “现在一切都好了!”38岁的爱东说,“300多年前,我们土尔扈特蒙古族祖先从俄罗斯东归回迁到这里,10年前又差一点成为生态难民。”

  居延绿洲,曾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繁盛之地,这里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位于黑河下游、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的额济纳旗境内,千百年来,一直靠黑河水滋养。这条内陆河,源自祁连山北麓,经青海、甘肃,一路奔涌到居延绿洲,并形成两个尾闾湖——东居延海、西居延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水丰林茂。瑞典学者斯文赫定进入居延海考察时,曾用胡杨作舟,在居延海撒网捕鱼。

  但是,随着气候的变迁和经济的繁荣,这条内陆河水日益不堪重负。尤其是黑河中游地区,流域人口的迅速膨胀、灌溉面积的快速增长,占用了大量的水,使泄往下游的水量日渐减少。

  据统计,黑河中游最近50年间,地区人口从50多万增加到130万左右,灌溉面积从100多万亩增加到400万亩左右。更为严重的是,生态急剧恶化的黑河下游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的主要源地之一。

  2000年,中国政府紧急启动了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区统一调度。即在位于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地区沿黑河干流每年分几个时间段全线封闭各取水口,集中下泄给下游,而且每年下泄水量必须累计达到9.5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在上游地区实行了草原、森林围栏封育和源区生态环境治理,以涵养水源;在中游地区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下游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教育。

  为了有效实施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区统一调度和流域治理措施,中国政府于2000年初专门设立机构——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经过10年的实施,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区统一调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黑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李向阳说,“这是中国求解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的一次成功探索。”

  10年间,黑河共20次调水入东居延海,自2004年8月20日起东居延海持续保有一定水面至今,已连续5年不干涸,目前水域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湖中芦苇摇曳,水鸟成群。

  额济纳旗戈壁和沙地面积比实施调水前减少了约40平方公里,而草地和灌木林面积增加了40多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提高了约30%,达到约70%。胡杨林面积由30多万亩增加到40多万亩。

  李向阳说,通过10年的努力,以东居延海进水为标志的黑河水量调度工作初级阶段目标已实现,今后一个时期,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将由常规调度向生态水量调度转变,根据生态的需求,向尾闾湖泊合理补充水量,并及时将适量的生态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维持和改善下游及尾闾生态系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