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珠中江有望同网供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2年珠中江有望同网供水
西江位于江门境内的取水点。

  核心提示

  西江饮用水取水点遭受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无法取用,江门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如何保证?越来越频发的咸潮给珠海、中山带来的饮用水隐患如何才能彻底解决?

  近日,“加快推进珠中江一体化工作会议”在江门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到明年年底,江门市内主要区域的饮用水将实现同网供水的目标,而江中珠三市的同网供水也将在2012年实现。

  文、图/记者陈杰

  咸潮威胁三地饮用水安全

  “如果咸潮影响珠海饮用水安全,完全可以从江门的西江取水口直接通过三地的联网供水管道把水送到珠海。”据江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那样珠海群众就可以直接喝到江门的“放心水”了。

  来自珠海的消息,进入今年10月份,咸潮已经开始频频影响到珠海的供水安全,珠海海洋部门近日就证实在珠海大片海域发现面积为300平方公里的旋沟藻赤潮,为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之一,导致珠海不得不从本月18日开始执行今冬第一次集中补水,截至本月26日,抽水900万立方米。

  中山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中山有关部门称,与往年相比,中山市最南部的大涌口水闸早在9月23日就首次出现咸潮迹象,时间较去年提早了近1个月,中山市全禄水厂就曾在10月13日停止抽水2个小时。而与珠海、中山相比,江门因为地处西江上游,遭受咸潮的影响相对少些。

  江库联动保同网供水安全

  江中珠三地800多万人口,大约500万属于城市人口,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江门市常务副市长吴紫骊称,珠中江三市饮用水以西江为主,根据省水资源有关资料,三市当中,珠海和中山的水资源总量都不大,其中中山的人均水资源量还低于缺水线,珠海也只是略高一点,而江门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充沛、水质好。

  吴紫骊称,尽管西江水资源丰富,但江中珠三市主要依靠过境水供水,水质污染成为江中珠三市供水的重要威胁,加上咸潮影响,以及缺乏统一的供水协调机制,未来实施江中珠饮用水同网,形成三地安全、统一的供水体系十分必要,作为西江上游的江门,在保证西江饮用水的安全上具备优势。

  据介绍,在三地同网供水上,未来将采取以西江江门河段和三市主要大中型水库相互联动的“江库模式”构建安全供水体系,彻底解决珠海、中山等部分地区饮用水受咸潮影响和水污染等引起的安全问题。

  相应对策

  主要区域将统一供水

  根据规划,截至2010年底前,江中珠三地将初步实现各市区域内的饮用水同网,并对各市内部主要区域饮用水管网和供水管理机构整合,初步实现各市主要区域内部统一供水目标。

  另外,规划提出,到2012年底前,争取实现珠中江三地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的目标,三地间形成互联互通的安全供水体系。

  来自珠海和中山的消息,为应对咸潮威胁,两地之间有意向将珠海的西江取水点再次上移至西江中山段,希望能拥有安全、充足的饮用水。

  水费可同网不同价

  针对未来江中珠三市实现统一供水后的水费收取问题。在加快推进珠中江一体化工作会议上,省物价局副局长林林称,三地的水费收取可采用同网不同价的模式。据介绍,珠海实行阶梯水价,其中15m3以内部分(含15m3)为1.38元/m3,15~23m3以内部分(含23m3)为1.85元/m3,23m3以上部分则为2.35元/m3。而江门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为1.20元。

  林林说,未来供水主要是江门,水价可以根据三市实际情况,三方协商制定。

  三地供水机构面临重组

  根据规划,到2010年6月前,完成对现有供水机构进行重组改革,组建成立统一的供水投资股份公司,负责三地供水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出席会议的相关人士称,这也必将带来三地供水机构的重大调整。具体模式、体制由三市协调确定。

  项目进程

  1.2009年10月底前,江中珠三市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2.2010年6月前,完成对现有供水机构进行重组改革,组建成立统一的供水投资股份公司,负责三地供水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

  3.2010年9月,完成编制珠中江饮用水同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

  4.2010年12月,江中珠三市主要区域内部建成饮用水同网工程,实现各市区域内的统一供水体系。

  5.2012年,建成江中珠饮用水同网工程,形成统一调度、高效安全的供水保障体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