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记者眼中的“雪龙”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06:03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郭习松

  一

  记者抵达新西兰基督城东的克赖斯特彻奇港口时,“雪龙”已安静地停靠在码头了。从我下车的小山坡上望去,她伟岸的身躯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夺目的璀璨光芒。船体上红底白字巨大的“雪龙”、“CHINA”等字眼,让我这个独在异乡的学子感到分外亲切。

  二

  上船颇费周折,码头的安检很严,数次和他们交涉无果。后来一门卫看记者实在是执着,就擅自开门放我进去了。可是就在我欢呼雀跃之时,一辆安检车飞快地驶抵我身边,里面一位女安检员凶巴巴地用英语要我马上离开。此时我已经接近登舱口了,我只好和船上的人胡乱地打了个招呼,又返回安检门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海风吹得人浑身发冷。可能是我的坚持打动了值班室里的人,他们和刚刚接班的安检员进行了一番沟通,那个慈祥的老头居然很友善地叫我上他的警车。就这样,我大摇大摆地登上了“雪龙”号。

  三

  不知是“雪龙”号上的人太久没见到生面孔,还是错以为我就是科考队的一员,反正见面了,都会友善、热情地打招呼。当然用的都是中文,超亲切。

  上船后,我迅速找到负责此次全程跟踪采访报道的央视或新华社同行,然后找船长或科考队的领队了解情况。

  很幸运,我要找的人都在顶层的甲板上。他们正在做抵岸后的首次采访,这倒省了我不少事。到达顶层,需爬5层船舱。船上其实有电梯的,但我等不了,于是很快上楼,不动声色地加入采访的队伍中。就这样,居然很轻松地、几乎不用和领队袁绍宏、船长王建忠等人单独聊,就了解到我所有想知道的一切。

  站在“雪龙”号上,海景别样秀丽。基督城刚刚经历了一场中雨,天空很干净,阳光暖暖的,岸边地表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绿色,空气中飘满不知名的花香,甚是惬意。船员们和科考队员以及媒体记者几乎都出舱享受这番难得的风平浪静。

  四

  “雪龙”号到底有多大呢?下舱时,我有意地在每层溜达了一下。3-5层基本上是宿舍,有三人间的,二人间的,也有单人间,单人间似乎以女同志和专家为主。同行告诉我,在海上的18天里,大家晕船反应都很厉害,没什么胃口,也难有睡好的时候。空间最大的是二层,餐厅、酒吧、大会议室都在这层,各种设施非常齐全。楼梯的拐角处,我居然还发现了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一个真正的邮局,里面堆满的是家乡寄给三个科考站工作人员的家书,到站后,这里也可以办理各种回邮的事宜。不过,在电子邮件流行的时代,真正写信的人较以前少多了,更多的是寄贺卡,得到首邮信戳什么的,以给亲人作纪念。

  (新西兰基督城10月29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