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与小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南方度过的。那时候的经济条件无法与现在相比,同学中要是谁买了一件“的确良”衬衣穿上,肯定能吸引住男女同学的眼球了。

  同宿舍的彭贻源(真名实姓)买回一件鸭蛋青色的确良衬衣穿上就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下午,在宿舍自习时,他再也忍不住了,问我:“哎,我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我这件衣服太大。你看大不大?”

  其实,不用他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衣服确实太大了。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好办,带上购物发票到店里去换就是了,可当时不行,因为那时没有“三包”一说。

  不能扫他穿新衣的兴。我的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你怎么问的?”“我就问,这件衣服大不大?”“问题就出在你的问法上,你不该这么问。”“那该怎么问?”“你应该问,这件衣服小不小?”“什么,小不小?”听了我的话,彭贻源的脸上露出一半惊愕,一半怀疑的神态。“是的,不信咱们试试。”

  我们的宿舍在校园东区,就餐的学生第四食堂在中区,中间要走近十分钟的路。我和他一起走去吃晚饭。路上,每碰到一个熟人,我就故作认真地说:“你看彭贻源这件衣服小不小?我看是小了!”凡是被我问到的熟人,都把彭贻源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以十分肯定地口气说“不小,不小”———竟然没有一个说“大”的,有的还十分肯定地加上一句“不大不小,正好,正好”。至此,彭贻源心悦诚服。

  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能不能得到解释。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前几天,一位从事信访工作的朋友对我大吐苦水。我理解、赞同“信访工作难做,做好信访工作更难”。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轮不到我来向他说。

  我提起了当年大学的这件事。我说:“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面对每一位来访者,如能换一种思维,改变一下角度,不要认为他们是来找茬添麻烦的。当你觉得来访者提出的那些事,本来就是咱们党委、政府该做而未做,该做好而未做好的分内事,来访的群众是来为了帮咱们做好工作指出问题、提供信息的时候,咱们的内心感受,待人态度,办事效率,收获结果或许都会不同的。”

  这不算是阿Q精神吧,即便是,于己、于工作、于人民又有什么坏处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检察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