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学力行 根植祖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08:11  解放日报

  好学力行,始于对中国社会的赤子之心。

  复旦新闻学院2002届毕业生曹筠武,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图书室的故纸堆中,翻出了首任系主任谢六逸的一段轶事:1929年新闻系初创时,谢六逸感慨当时的新闻界不遵新闻价值,“暑天数十万的上海闸北住户,不知什么原故,忽然有两天没有一滴自来水,报纸上没有只字的记载。但是某姓有姊氏死亡而妹往填房的新闻,却很有力地登载出来。”

  谢六逸认为,新闻教育是为了“示以新闻记者正确之文艺观念,复导以新闻编辑之轨则,润泽报章,指导社会,言而有文,行而能远”。一个好的记者,应符合“史德,史才,史实”三条件,要告诉当时的读者“切受苦受难之声音,被虐被榨的实况,国际情势的变迁,近代学术的趋向”。曹筠武说:“其蕴含的恒久力量如同带着穿越浩渺时空的巨大惯性将我击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新闻系迁至重庆,陈望道任系主任,明确提出了“好学力行”的“系铭”。当时的新闻系,每周六都举行新闻晚会,通常的主题是“中国将向何处去”、“我们的出路何在”等,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抗战救国。

  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照,复旦新闻学院始终如一。

  2008年底,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超受聘兼任复旦新闻学院院长,他寄语新生说:“既具孜孜以求之钻研精神,又怀中流击水之雄心壮志。立足上海,放眼世界;钟情传统,更紧贴时代、勇于探索”;“要培养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和胸襟。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80年峥嵘从头越,脚下的这块土地,是最坚强的依靠。

  【对话】

  宁树藩(1955年进入复旦新闻系从事教学,90岁):1955年秋,我半路出家到新闻系教书。半个多世纪来,我理解“好学力行”这四个字,是理论要联系实践,要通过实践,从新闻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中得到理论的提升。

  张志安(复旦新闻学院青年教师):我研究的问题往往从现实中来,也希望能对现实有所推动。我常对学生说,要有大历史感,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想要到哪里去,希望他们能够多到农村、到基层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谦卑地去学习、去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