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萤火一号”2011年奔火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08:11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了23个月的‘萤火一号’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要求,随时整装待发。”在昨天举行的第24期院士专家讲坛上,“萤火一号”副总设计师陈昌亚研究员披露,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已“万事俱备”。

  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试验,原定于今年10月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结伴”奔向火星。由于俄方探测器推迟发射,“萤火一号”的发射日期因此也改到2011年。尽管有些许遗憾,陈昌亚认为,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关键技术已经获得突破,探测器、火箭、发射场、测控、应用等5大系统的技术也已基本成熟,“萤火一号”完全可以胜任2011年的“奔火星”计划。

  火星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和地球上的一天接近;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近几年美国、欧洲的火星探测结果表明,那里曾经存在过水。因此,火星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门”。尽管有诸多“相似处”,要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也绝非易事。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共向火星发射了40多枚探测器,但成功完成任务的只有1/3左右,主要原因是火星表面的沙尘暴和极端低温。

  “萤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进入火星轨道,研究火星电离层和周围空间环境。它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低温。经计算,“萤火一号”运行过程中将面临长达8.8小时的深低温长火影,即火星位于探测器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挡住,探测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就无法工作,周围温度达到-200度以下。中国科研人员为此研发了“休眠-唤醒”技术,多次试验表明,经过8.8小时休眠后,只要加电唤醒,“萤火一号”上所有16台单机均能恢复正常工作。

  通信控制也是一大难点。从地面控制中心向“萤火一号”发射信号,路上需要“走”22分钟,“实时控制”几乎不可能,因此,探测器不能“按部就班”地接受一个指令,再执行一项任务,自主控制技术至关重要。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得到突破,不过陈昌亚认为,在未来2年内,测控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

  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整体分四阶段,除了发射“萤火一号”,依次还有:收集数据、带火星车着陆、在火星表面建观测站等。最终目标是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