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盼“中国文学最好的时候”

  10月份,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王蒙在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的一场演讲中,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出了评价:现在“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

  王蒙持这种文学看法的理由有这样几点。其一,中国现在有上百种文学刊物,诸多作家在从事纯文学创作,全国每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上千部之多,中国可算是全世界的文学大国。其二,有些在新中国历史上曾被严厉批评过的作家,如今不仅作品接连出版,并且还受到了当下读者的喜爱和欢迎,比如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再比如对待胡适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有出版社想出版胡适的文集,曾经引起过不同意见,但现在各种的胡适文集已出版很多。王蒙这些看法经一些文化媒体报道后,很快激起了文化评论界的一些反应,抱质疑、不支持、否定态度的居多……

  笔者以为,王蒙对中国文学现状的分析中,文学出版数量巨大、文学界出版和阅读的宽容自由的氛围等中国文学的特征,无疑也是“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一些表现,但还远远未达到“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的标准。所以,要期盼“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的到来,我们的文学也好,作家也好,至少应该解决这几方面的任务。

  首先是要解决好文学的外部环境问题,或说文学的生态问题。应该把发展高雅、深刻、崇高和优美的文学艺术作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作家和文学书写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主调,鲜明体现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创建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宁静的文学圣坛,让全社会充满阅读优美的文学、高尚的文学的风尚,从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背景上,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创建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文学生态。

  我们的作家群体需要重铸文学的精神信念。目前,为批评家和读者所主要诟病的,是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作家在这个商业社会缺失了文学的精神和信念。重拾文学精神,重建文学理想,就是需要作家从把文学变成个人私欲这个小圈子中解脱出来,从把文学变成娱乐、消遣的工具中突围出来,从文学被商业原则支配、把文学当作逐利的工具中解放出来,树立作家和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精神的担当责任意识,坚守心中那些人类的高贵、崇高、神圣的价值、秩序、尊严品味,把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作为不懈的追求和使命。

  解决好大力提高文化和精神创造力的问题。这几年,文坛上的抄袭之风可谓不断,这几乎成了文坛的痼疾,也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带来了耻辱,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一些作家法律意识、道德感和敬畏心的严重缺失,更反映了文学原创力的缺失。对作家个体而言,生命、灵魂的渗入和投入,这种创造力的舒张和释放,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格调、思想内涵和文学品位的基础,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或者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文化创造力旺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那才是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文学的盛宴……

  作家这个群体需要文学的道德良心。为什么有人用“垃圾”描述我们的文学现状?是我们的一些作家也好,作品也好,的确突破了人类的文化的、美学的,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作家应该具有道德和良心的自觉和自省精神,在他的文学价值和判断中,他的文学良知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他应该把坚持这种精神作为内在的渴求和深切的需要。对一个文学艺术家来说,故意乱画一笔或乱写一下,就是一种道德上的错误,是一种道德上的犯罪。

  西方文艺理论家圣·佩韦曾说,文学的“神殿有待重建,不过这重建只是在扩大它,使它成为一切高贵人们的家,一切永远在增加精神快乐与精神财富的总量的家”。我们相信,这不就是我们中国文学处于最好的时期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