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下是一种精神”

  《铁马冰河——我的南下征程》的作者是当年参与“南下”征程的当事人之一,而且可能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当事人之一。他曾长期担任领导干部,做过多年的湖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如今也已白发苍苍,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更加不同一般。

  如今,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路人,知道“南下”一词的人恐怕为数不多了。即便是熟悉现代史的人们也不一定知道“南下”的意义何在。杨敏之先生这本书的问世,则是恰到好处地回答了上述疑问。

  其实,“南下”不是一件孤立的史实,正如杨敏之先生所指出的:“长征和南下,是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两件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时革命者携带的是对胜利的憧憬,南下时人们高唱着胜利的凯歌。”

  60年前,也就是1949年春天。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贺词,发出了中国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最后的斗争的誓言。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紧急动员,号召地方干部,随军南下,投入这场伟大的斗争。 四省籍的地方干部,经过集训后,背上行装扛起枪,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挺进南方,即接管刚刚解放的南方数省的大中城市。

  资料表明,当时入湘的南下干部共有l4732人,其中有l2645人进入长沙、湘潭、衡阳、常德、益阳、邵阳、永州、湘西、会同、沅陵、永顺、郴州等l3个地、市和100多个县区;2087人分配在省直机关各部门工作。他们克服了水土不服、环境陌生、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等等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与复杂的敌对势力作斗争,时刻都有生命危险,意志和毅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杨敏之先生,就是当年这浩浩荡荡入湘队伍中的一员。50多年后,年逾古稀的他,用自己的笔,给我们记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启发之一,便是作者笔下的“南下”,没有流行的回忆录情结:为了满足一般读者对于被遮蔽的历史隐私的窥视欲望,不惮以伟人、幕后为旗帜,以获取商业上的成功。相反,作者大概深味“惟有名实不可欺”的真谛,他是通过无数大历史中的小细节,串连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的笔下,留心的是当时社会的真状,视野所及,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全书,我们发现,内中所述的史实真正称得上“铁马冰河”的大事并不多,但作者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却都能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硝烟弥漫。

  启发之二,展现了一代人的人格魅力。正是作者着眼于心史的立场,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南下”这段历史中的参与者们的人格魅力。“南下”的目的就是要改造原本隶属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南方各省,可是,这比打几场硬仗要难得多。首先,改变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改变自我。所以,这段经历,我估且称之为“南下干部的本土化”,在北方人的观念里,“少不走南,老不闯北”。可是,这批南下干部中,属于老干部的,年纪也不过二三十来岁,作者当时只有十七岁。然而,当革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过早地挑起了历史的重担,过早地承受了本不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

  “南下是一种精神”。杨敏之先生的概括是精到的,这种精神既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献身精神,又是我们民族敢于担当大义的精神的具体生动的体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