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坚持走强农兴工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1日05:20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晓玮田宜龙

  一边是粮食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超千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一边是工业兴旺发达,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并跃上全国第5的位置,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曾经“古、土、穷”的河南,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中原崛起进程中,河南不仅没有削弱或牺牲农业,而是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走出了一条强农兴工、工农并举、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通常是一对矛盾。一般情况下,农业过重会影响工业发展,强调工业往往造成农业萎缩。对河南这样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传统农业省份,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既是双重任务,又是两难选择。

  无粮不稳,而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的决策层便深深认识到,工业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必经阶段,也是河南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然而,农业作为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一个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全国人口大省来说,放弃和牺牲农业而发展工业,一是不符合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省情实际,二是一旦农业和粮食出现问题,势必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不利影响,危及到国家大局和全省的稳定。

  就工业化、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省委书记徐光春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根据力学原理,与两根支柱、四根支柱相比较,三根支柱最稳定也最牢固。所谓的“三足鼎立”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省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牢固基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今年多发的自然灾害等特殊生产形势,省委、省政府极端重视粮食生产。徐光春书记多次强调,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的崛起与其他省份特别是与沿海省份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是我们必须在搞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崛起。如果粮食问题搞不好,粮食不能丰收,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会受影响,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支柱性产业的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就会削弱中原崛起的基础,影响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加快中原崛起的斗志和热情。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也多次指出,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是我们应尽的政治责任;稳定粮食增产也是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做好“三保”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基础。无论从国家大局出发还是从河南发展出发,都必须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须臾不可放松。

  有专家评论,是省委、省政府胸怀全局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为我省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两篇文章”联起做, “两幅画卷”一起绘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河南的工业化之路该如何起步、如何走?

  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作出了“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振兴河南经济”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并连续在3个五年计划中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围绕“一高一低”(即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提出“工业、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和“两道难题(工业化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一起解”,开始了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后,我省在强农兴工道路上更上层楼,明确提出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工业化为先导,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进程。

  以2006年省八次党代会为标志,我省把“农业先进、工业发达”纳入中原崛起总目标和建设新河南的总蓝图,在强工兴农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推进中原崛起进程中,必须更好地统筹“三化”进程,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为城镇化提供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助力;抓好城镇化这个载体,为工业化提供平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抓牢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为工业化、城镇化夯实根基。

  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做世界的“餐桌”。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省按照以工促农、统筹城乡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继2005年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后,我省又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7项补贴。在省委、省政府每年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中,大部分涉及“三农”。仅今年,省财政15项惠农补贴预计总额达120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兑现78亿元。

  真金白银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粮食生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粮食播种面积由2004年的1.35亿亩增加到2008年的1.44亿亩,年均增长200多万亩,为粮食产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们认为,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工业农业“两篇文章”联手做、城市农村“两幅画卷”一起绘,一次次重大的抉择,始终贯穿一条不变的“红线”——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正是这条“红线”,让河南的发展始终步履矫健,形成了今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支柱”相互支撑、共同顶托中原崛起的良好局面。

  强农兴工,实现工业农业“共赢”

  金秋,满载丰收的喜悦。

  粮食在大灾之年再获丰收,总产有望达1078亿斤,较上年增产5亿斤,实现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开门红”。

  一份刚刚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456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全年有望实现10%的增长目标。

  两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我省工农协调发展的又一有力证明。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粮食单产实现了从中低产向高产的跨越,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1000斤,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1/13的人口,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近5年来,我省仅向省外输出原粮就达1150亿斤,比河南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还要多,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围绕农业上工业,我省食品工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644家,实现增加值10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倍,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4.3%,是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

  目前,“双汇”火腿肠、“思念”水饺均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三全凌”汤圆占到60%以上,全国30%的方便面产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90%的半成品原料也来自河南。“河南造”食品遍布全球。

  食品工业蓬勃发展,助推我省经济“蛋糕”越做越大。30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5万亿元,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全国第5位。去年达到1.84万亿元,今年有望跨入“两万亿俱乐部”。

  在工业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3.7%的速度递增。其中,2001年~2008年年均增长15.9%。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9546.08亿元。

  从农业大省到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再到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体现着工农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巨大威力。

  大灾之年的丰收带来了更多喜悦,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跨越式发展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提振了战胜危机、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如今,全省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扎实推进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以进一步探索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共赢的崛起之路。②3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