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民生 推进改革 共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1日08:35  解放日报

  

聚焦民生推进改革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连日来,上海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会,党员干部一致表示,要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进一步关注民生、聚焦民生,突出制度创新,落实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效率。

  以改革促发展

  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卫生系统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党建保民生,锐意改革创新,在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理念。

  据介绍,本市正遵循国家方案和上海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加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方案。具体包括: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若干个医疗联合体,以区域为基础,纵向整合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资源,构建起有序的就医秩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医师培养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医生,特别是住院医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在全市统一的平台上集中化培训;实施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工程,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向广大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终身的健康服务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上海正通过制订《上海市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将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目标,致力于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形成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新模式,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

  此外,上海正在推进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将确保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以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让改革落到实处

  教育卫生系统的党员干部表示,推进改革,要着力抓落实,为群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多做实事。

  前几天,瑞金医院再次与嘉定区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拥有600个床位、占地72000平方米的瑞金医院嘉定新院,年底前将在嘉定新城动工。

  两年后,嘉定居民找名医,将不必长途奔波到市区,在当地就能获得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新城医院动工,仁济医院南院也在闵行区浦江镇奠基,并先期开出了临时门诊部……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规模、统一标准,当前,上海郊区设立三级医院的惠民工程正稳步推进。到2012年,各区县都将配置一所三级医院,居民1小时内即可到达,郊区看病难将大大缓解。

  南汇并入浦东后,浦东新区中小学达到近500所,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均为全市的五分之一左右。但目前新区城乡并存,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怎样提高优质资源扩展的“效率”?浦东教育部门将首先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实现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和统一的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差异。

  其次,通过推动优质学校郊区直接布点办学,引进高校资源,委托优质教育中介机构管理薄弱学校等途径,培育更多优质“种子”,“扩容”优质教育资源。

  让群众得实惠

  以党建推进改革,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

  上海约有40万农民工子女学生,本市创新管理体制,将社会力量举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转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对这些学校,政府给予每校50万元办学设施改造补贴,委托招收农民工子女,今年还按每生1500元标准予以补贴。

  目前,全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已经全部纳入公办学校就读。预计明年,本市初中阶段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将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小学阶段的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杨浦区还把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工作,列入了实事项目,他们的学习适应度、心理和文化的认同感,都成为了党员干部“心上的事”。

  体质辨识、亚健康门诊、养生保健干预……日前,长宁区推出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项目,博得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赏。长宁区卫生局负责人表示,计划以每万人口5万元的投入,把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

  据了解,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覆盖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确保免疫规划接种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等公共卫生民生指标始终控制在历史较好水平。

  此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布后,上海将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市民的用药特点,制定本市基本药物补充目录,并落实财政投入,确保市民用药“安全、有效、必需、经济”。


本报记者 孙刚 李爱铭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