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池老区记者行]重游烈士故居 感受革命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1日21:56  广西新闻网

  

[河池老区记者行]重游烈士故居感受革命精神

  韦拔群生前所居住的房间。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婷婷摄

  

[河池老区记者行]重游烈士故居感受革命精神

  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同志曾在这里商讨局势。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婷婷摄。

  广西新闻网河池10月31日讯(记者 吴婷婷)10月30日,离开魁星楼,记者团一行来到韦拔群烈士的故居,故居座落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特牙山。东里村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条横跨两岸的小桥,从小桥到韦拔群故居要经过一段沿山阶梯,阶梯两旁种有六十棵松柏。梯级左南侧二十米的两棵大榕树下,有一座小庙,它就是原来埋葬韦拔群烈士的旧墓。

  小庙右前方立有一块碑铭,记载了这座小庙的历史:叛徒韦昂(原名叫韦日印,领赏后怕人识破,改名韦昂)谋杀韦拔群后,将头割下拿到当地的反动政府领赏。反动政府为消除韦拔群在群众中的影响,欲将韦拔群尸体焚烧,东里屯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将韦拔群的尸体背回来葬在这里,为了不被发现,在埋葬韦拔群的坟堆上盖了这座小庙,起名叫特牙庙。

  韦拔群被害后,割下的头运送到各地示众,最后被偷偷掩埋在梧州的一座公园内;而尸体则在特牙庙静静地埋了二十多年,政府才将尸骨移出,安葬在东兰县城的一所中学,之后移出安葬在东兰县城的烈士陵园里。

  记者沿着梯级上行到一半,即看到左侧有一排整齐的墓群,那是韦拔群亲属烈士群墓。

  墓群右起第一座墓,是韦拔群爷爷——韦天宝的陵墓;第二座是韦拔群奶奶——黄小梅的陵墓;第三座是韦拔群父亲——韦尔章的陵墓;第四座是韦拔群胞弟——韦茎烈士的陵墓,墓碑上刻有一颗五角星;第五座是韦拔群胞弟——韦菁烈士的陵墓,墓碑上也同样刻有一颗五角星。一直往左排下去,有一些陵墓是合葬的,十座陵墓共十七人,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捐躯殉难。

  记者团一行来到故居的内堂,在内堂摆放的香火前,集体向烈士一家敬拜,接着一一参观了韦拔群以及家里长辈和兄弟姐妹居住的房间。讲解员小韦告诉我们,韦拔群在当地名气很大,村民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拔哥。小韦还跟我们说起当年一对瑶家母女为了掩护被敌军追杀的韦拔群,瑶家女儿和韦拔群换了衣服,以引开敌人耳目,让韦拔群顺利逃脱,结果瑶家母女却被敌人残忍伤害的悲壮故事。

  记者团即将离开韦拔群故居的时候,看到几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故居脚下的路边玩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韦拔群是谁吗?”记者走向小朋友们,“我知道,老师有说……”“是英雄!”“是革命烈士!”孩子们竞相回答记者的问题,这些都是拔群小学的学生,从小就听父母和学校的老师讲述着韦拔群的伟大革命事迹。

  在这里记者还遇到一位土生土长的东里村村民周女士,她说自己也是从小听着韦拔群的故事长大的,家里的长辈一代代传着韦拔群革命事迹,现在,她也把韦拔群的故事传给他的儿子。“我儿子现在正在当兵,我希望他也能够继承拔哥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革命坚持到底的精神。”说到自己的儿子,周女士很骄傲。

  

[河池老区记者行]重游烈士故居感受革命精神

  图为为韦拔群烈士的旧墓。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婷婷摄

  

[河池老区记者行]重游烈士故居感受革命精神

  韦拔群一家17口人的陵墓排列在故居下。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婷婷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