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压之下,研制首颗人造卫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3:29  南方都市报

  钱学森回国后即投入到中国导弹研制的工作中。从他1955年9月踏进国门,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时间不足三个月。

  1956年2月初的一个周末下午,叶剑英会见并宴请钱学森夫妇,陶铸作陪,谈话的主题仍是火箭。

  餐毕,叶剑英带着钱学森驱车到三座门,去见总理周恩来。叶帅和总理交谈了几句,总理便招呼钱学森说:“学森同志,刚才叶帅向我谈了你们的想法,我完全赞成。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尽快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书面意见,以便提交中央讨论。”

  1956年2月17日,一份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放在了周恩来的写字台上。

  这个意见随即被中央采纳。不久,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了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出任院长。

  手把手教大学生什么是导弹

  1957年,新中国100多名大学毕业生来到五院,参加了导弹专业教育训练班。

  不仅对年轻的学生,导弹研制对于全中国来说,还是一张白纸。整个五院惟一见过导弹的就只有钱学森。钱学森给学员们开设《导弹概论》一课,从零开始教授相关知识。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和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设计和空间物理研究机构。

  1960年11月5日,在戈壁荒漠中,“东风1号”仿制弹发射成功。1962年3月21日,由五院自行设计的第一个中近程导弹经过两年试制,生产出样品。

  研制导弹成功让“两弹结合”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命名为“东风2号”的导弹却发射失败了。飞离发射台后失稳,十几秒后发动机着火,飞行了几十秒就坠毁爆炸了。

  当时,钱学森正坐镇北京指挥总部。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他,当即奉聂帅指令飞往基地调查事故原因。

  钱学森决定重新修改设计方案,通过地面试验,逐个系统,逐道工序地检验。钱学森发现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没有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他提出,要用系统学的方法统筹处理。

  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2号”中程导弹正式发射成功。7月9日、11日,两次连续发射均取得成功,说明该型火箭已具备了稳定的技术基础。

  三个半月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适时提出“两弹结合”的设想,即“东风2号”导弹与核弹头对接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首次试验一举成功!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可以实战的核武器。

  提出快捷版运载火箭方案

  可成功不仅需要学识,也需要胆识。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后,钱学森又开始思考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问题。

  在“东风2号”发射成功之后不久,钱学森感到发射人造卫星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基础,于是在1965年1月8日正式向国家提交报告。

  1965年5月4日、5日,中央专门委员会召开第12次会议,8月9日、10日召开第13次会议,原则批准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规划方案。由于建造人造卫星的建议是钱学森1965年1月提出的,所以,工程代号为“651工程”。

  但是,卫星工程上马不久,就赶上“文革”。中国科学院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首当其冲受到破坏。为了保证卫星工程顺利进行,周恩来总理决定,正式组建卫星研究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纳入军队编制,由钱学森兼任院长。

  在运载火箭方面,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更为快捷的实施方案。他不主张专为发射人造卫星设计研制运载火箭。他建议充分利用已有导弹和探空火箭的技术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组成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他认为,走这个路子可以大大缩短研制时间和人力物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个研制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顶住“造反派”研制运载火箭

  但由于“文革”的干扰,一些领导干部和老专家被打倒,七机部两派斗争十分激烈,甚至派性斗争也渗入到技术工作之中,常常使研制工作无法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1968年2月8日,国防科委召开651工程会议,会议决定各单位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动员大会,并指定钱学森去七机部一院动员。

  2月9日,钱学森在一院召开了“东风4号”和“长征1号”动员大会。他刚一开始讲话,就有一个“造反派”站起来打断他,说:“你们名义上说抓革命,促生产,实际上是以生产压革命,阻止我们对聂荣臻的批判。”

  钱学森立即提高嗓门说:“我今天是受毛主席、周总理委派来召开这个大会的。651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这是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最大信任、最大的鼓励,也是最大的鞭策。我们不能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两派一定要联合起来,抢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东风4号“和”长征1号“任务。谁要是在这个问题上闹派性,影响了卫星上天,那就是政治问题,是对毛主席的不忠。”他的话一时间把那些还想“造反”的人镇住了。

  经过艰苦的工作,1970年1月,“东风4号”发射成功,并顺利实现高空点火和两级分离。至此,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问题基本解决。

  重压之下让人造卫星上天

  在卫星方面,钱学森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颗“政治卫星”,所以对钱学森压力最大的,不仅要一次成功送上天,还得要卫星运行轨道尽量覆盖全球。

  为此,钱学森多次听取汇报,不厌其烦地将每次汇报中所反映的大大小小所有问题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并一一落实解决。

  1970年4月24日下午5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场,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戚发轫等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重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向全世界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在颁奖仪式上,他答谢说:“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人民满意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综合《中国蘑菇云》(孟昭瑞,辽宁人民出版社)和《钱学森———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幕后》(天津日报网)报道

  语录

  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满意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

  ———发起创办中国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系主任的近20年,请来严济慈、吴文俊、蒋丽金、钱临照、卞荫贵、林同骥、郭永怀等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而且亲自为学生们上课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钱学森多次请辞担任的行政职位,并如此表示自己的态度

  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对美国表示要授予其院士称号并进行表彰,钱学森表示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评价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我看呀,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1956年,毛泽东和钱学森初次见面时,毛泽东说

  在36岁的年纪,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并为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在1967年出版的自传中,罕见地独为自己的学生钱学森立传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