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名美国战俘换回钱学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3:29  南方都市报

  作为师从冯·卡门,曾官拜美国陆军航空兵(今天的美国空军)上校,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重要职务,并参与五角大楼科学顾问小组、被美国人称为“几个师也不换”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自然科学界屈指可数、被公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家。他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卫星上天、飞船升空、导弹轰鸣上,更体现在友人、敌人对其态度上:恩师冯·卡门在麦卡锡主义余毒未消、中国“文革”甚嚣尘上的1967年,破例以老师身份在自传里为学生立传,称之为“美国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而担心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为中国所用的美国当局,竟将他足足软禁了5年之久。而他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归国,其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更成就了他的伟大。

  童年:有神童之誉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有一天他对父亲钱均夫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父亲高兴地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钱均夫经常给儿子讲“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道理。这八个字完成了钱均夫的家训,深深地印在了钱学森幼小的心灵里。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192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钱学森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9月他升入北京师范附属中学,上世纪20年代的北师大附中学习环境特别好,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培养天才的泥土”。这里有很好的校风,很好的学风;有一种民主的、开拓的、自学的、创造的空气;有一支水平非凡的师资队伍。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很多都是师大的教授。

  钱学森回忆:“当时的校长———那时我们称他为主任———林砺儒先生,确实把师大附中办成了第一流的学校。这真是了不起!很不简单!所以,我至今仍非常怀念。”“我至今仍十分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我在那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是我终生难忘的。”“这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

  少年:主动要求扣分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钱学森所有的试题都答对了。当然,绝未作弊。水力学老师金悫教授也在试卷上全都打上了钩(√),并准备给他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 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并把试卷退给了老师。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他扣掉4分,给了钱学森96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份考卷留在了金教授那里,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即便在抗日战争时期,金教授也将试卷存放在行李箱里,带着它一起逃难,真是难得。不承想几十年后,钱学森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这份考卷自然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1980年,当钱学森回到母校,拜会金悫教授时,这位耄耋老教授才找出这份考卷,并回忆起他的学生当年读书时好学上进的趣事。

  青年:较早接触马列主义

  钱学森是同代年轻人中,较早接触马列主义的一个,并为他终生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在家乡休学养病期间,他不仅读了许多史书,也认真地阅读了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他曾对父亲说,读了这些书,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

  1931年9月,钱学森回到上海交大。就在他返校不久,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钱学森也加入到学生运动中去。他虽然不是骨干分子,却十分活跃。从此,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愈来愈高。

  就是这时,钱学森开始接触校内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时常参加一个小组讨论会。

  留美:青出于蓝胜于蓝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就在他尚未派定工作之际,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钱学森到达美国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勤奋好学、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当时美国的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

  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决定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1937年秋,钱学森就和其他同学组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他担当起了理论设计师的角色。而火箭在当时还属于幻想中的东西,大家把这个小组称为自杀俱乐部,因为火箭和火箭燃料的研究,实在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钱学森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已是美国科学界一颗闪亮的明星,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成员、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他还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在被软禁的情况下,钱学森于1954年发表了开创性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当钱学森日后在回国前夕向他的老师告别时,冯·卡门充满感情地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被誉为“世界超音速时代之父”的冯·卡门门下,名家辈出,但他在1967年出版的自传中,独为钱学森立传。他对钱学森的评语是:“美国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他还说,“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回国:遭软禁5年艰难归国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共度中秋佳节,他们兴奋地谈起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第二年夏末,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然而此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根据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指示,美国海关以钱学森携带有同美国国防有关的“绝密”文件为由,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的新中国。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折磨。由于钱学森的抗议和美国友人的帮助,9月22日,美国当局命令钱学森交出1 .5万美元的保释金,然后将钱学森保释出狱,但仍然不许他回国,并对他进行监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总是在家里摆好3只轻便的箱子,以便随时可以动身回国。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1955年初秋的一天,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到中国。

  语录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 钱学森

  评价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

  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

  ———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

  钱老的成就源自于他的伟大的爱国之心、渊博的科学知识、非凡的开拓精神。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

  钱老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他的学术科研、思想品质都让人敬服,作为一名交大校友,他出色地诠释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钱老是所有交大学子的好榜样。

  ———上海交大电院大三学生巢睿琪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