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方:宁可枪毙他 也不放他 中方:拿美飞行员 去交换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3:49  扬子晚报

  他是一个有着怎样传奇经历的科学家?他的离开曾让美国紧张,让中国欣喜,让世界瞩目。

  他是一个有着怎样独特个性的人?半个世纪前在美国人的视野中消失,十几年前又在中国人的视野中消失。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接受任何物质和名利上的奖励。是什么让他做到了与众不同?

  钱学森,一个响亮而又荣耀的名字,这辉煌与荣耀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付出与得到?痛苦与遗憾?挫折与梦想?

  98年的人生,让这个名字与国防,与航天,与尊严,与强国富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钱学森!他是传奇,他是唯一……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

  年轻人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说: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年轻人,就是钱学森。

  “自杀俱乐部”的设计师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出生。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学习。黄浦江浪涛滚滚,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亲爱的祖国,今天我去美国学习,他日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钱学森到达美国后,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勤奋好学,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决定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后来,钱学森称在这里的学习使他“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

  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即1937年秋,钱学森就和其他同学组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他担当起了理论设计师的角色。而火箭在当时还属于幻想中的东西,大家把这个小组称为“自杀俱乐部”,因为火箭和火箭燃料的研究,实在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钱学森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1945年,钱学森已经成为当时一位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的确,钱学森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因为他连一美元也不存,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钱学森语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