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树展枝著新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3:49  扬子晚报

  有这样一粒种子,历经五十载,她如今已长成一棵令人瞩目的参天大树。

  有这样一群人,用半世纪辛劳,一代又一代,为了这棵大树的茁壮、挺拔,躬耕无悔,同沐风雨。

  经历五十个寒暑的这棵“大树”,就是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相伴五十个春秋的这群人,就是我们的前辈、同事和一代又一代真情相依的校友。

  今天,各级领导、各界宾朋、广大校友及海内外同行代表汇聚湖畔,同庆学校五十华诞,共谋学校美好明天。我们又怎能忘记这棵“大树”曾经的沧桑;又怎能忘记各级老领导、各界老朋友对学校成长给予的关爱和支持;又怎能忘记几代无锡职院人跋涉的背影、奋斗的脚步……

  成长之树--年轮中的印记

  1959年,走过十个年头的新中国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由农机部在全国创办三所中专学校。于是,当年3月在江南名城无锡的中桥田野上,聚集了一批转业军人和大学毕业生,开始筹建起"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创业,学校初具规模,毕业生分配到企业后广受好评。但从1965年起,学校经受了十多年的折腾。同年10月,学校与无锡动力机厂合并,改名为"无锡动力机厂农业机械制造学校";"文化大革命"中,校园被挪作仓库、工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犹如枯木逢春,倍受各级领导重视。1979年3月厂校分离,学校划归省机械工业厅,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80年11月,学校成为全省15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之一;1991年1月,无锡市机械联合职工大学划入;1994年10月,学校跻身于全国首批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学校行列;1999年7月和9月,学校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制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省教育厅;2003年9月,学院主体搬入依山傍水的太湖新校区;2006年10月,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同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栉风沐雨50年,学校已有太湖、中桥2个校区,占地853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资产近6亿元;拥有教职工近700人,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设有机械、机电、电子与信息、经济管理、汽车、外语、基础课、工业中心8个教学单位;建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44个,形成了以5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6个省特色、品牌专业为主干,2个市示范专业及一批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昔日的小规模中专校变成了如今的大规模高职院。

  创新之花--绽放中的荣耀

  曾经创造了丰厚吴文化的无锡,也创造了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在这片适合创新的热土上,无锡职院迎着新世纪的朝霞,锐意探索进取,大胆开拓创新。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工程实践、技能培训考核、"柔性课题制"和"工作室"等举措,将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比例提高到了90%以上;通过选派100多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访问、进修和培训,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聘请3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及高水平技术、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引进30多名"海归"人员和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不仅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还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目前,学校已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和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各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雄踞前列。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突破原有学科课程框架,将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清晰的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对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奖24项,其中《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5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整合开发的80多门课程中,有11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0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的152部教材中,有国家规划教材17部;申获的171项各类专利中,有17项实现成果转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校企合作、产学互动。先后与17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3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价值2720余万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为优秀学生提供"企业奖学金";8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实习基地;9家企业在学校设立10个"冠名订单班"。学院也为企业进行"四技"服务,合同额每年达到500余万元。并成立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组建了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2004年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第一个中国成员后,已与6所成员学校签定合作协议,并与澳大利亚西南悉尼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皮特社区学院合作开设了TAFE国际商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学院还创建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现有4个基础实验中心、9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1亿元,可同时容纳3000多名学生实训。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数控培训网络无锡分中心"、"江苏省机电类技师培训站"等,开办了66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培训、鉴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双证书"率,而且每年为社会培训7000多人次。

  灿烂的创新之花,使学院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和"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称号,学院党委也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机械技术学院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发展之根--沃土中的满意

  在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新时期,学校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无锡职院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形成了依托行业办学校、根据市场设专业、针对岗位开课程、建强基地训技能,努力使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学生和家长满意、输送新生学校满意、当地社会和政府满意;打造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创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这"四个满意"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广袤的沃野中;"一个目标"成为激励学院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坚实前行的动力。

  多年来,学院以"生"为本,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举办了各类讲座、报告和竞赛。并投入300多万元资金,扎实开展项目化创新教育,已有100多个科技项目取得成果。还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不断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随着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代表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有240多人次获奖。其中2007年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2008年和200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在几代无锡职院人的执著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招生从江苏扩大到全国10多个省、区,高招录取分数名列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5%以上,学校连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培养的5万多名毕业生正活跃在大江南北,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2007年5月,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考察学校时,对学院的办学方向、校企合作及改革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题词勉励全校师生员工"加快示范性建设,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一棵生长了50年的大树,如今已枝繁叶茂。在喜庆学校五十华诞的日子里,我们的耳边响起了一首老歌--《好大一棵树》。是的,无锡职院这棵树已经长大了。今天,在她沐浴新一轮朝晖的时候,我们深信: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