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4: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的钱学森。(资料图片)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5年10月12日,钱学森从美国归国到达上海。这是钱学森(右三)和家人在上海家中合影。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5年10月28日,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博士(左)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前来迎接。(新华社发)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6年,钱学森在北京与法国原子核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海伦·郎之万交谈。(中新图片)
他在哪都抵得上五个师
1960年,钱学森(前左四)在某导弹基地指导工作。(新华社发)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欲归国效力遭美国软禁5年 美军将领扬言

  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蒋百里。

  蒋百里乃钱学森的岳父,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曾任国民政府保定陆军学校校长,1937年初,他在自己的军事论著《国防论》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吴越国王钱■(852-932)的第三十二世孙,早年赴日本求学,1911年回国,曾担任过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钱均夫与蒋百里是莫逆之交。

  蒋百里与其日本夫人生有5个女儿,钱均夫只有独子钱学森,蒋家答应将三女蒋英过继给钱家。日后,蒋英成为了钱学森的妻子。

  岳父蒋百里

  一句话解决钱家父子分歧

  1935年8月,钱学森赴美深造,原本读的是航空工程专业,但在继续深造的问题上,他与父亲发生了争论。钱学森打算下一步攻读航天理论,但父亲回信说中国航天工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还是研究飞机制造技术为好。钱学森则告诉父亲,中国在飞机制造领域与西方差得太多,如果掌握航天理论,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

  父子俩赌气争执不下。

  1936年,蒋百里知道钱家父子的分歧,他对老友钱均夫说“你的想法落伍了”。蒋百里说,欧美各国的航空研究趋向工程、理论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论走的。钱均夫听了这番话终于应允儿子改学航天理论。

  钱学森如释重负,从此对蒋百里感激不尽。

  周恩来总理

  释放美国战俘助他回国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浙江杭州,30岁时就取得了美国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力学家”。36岁时,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终身教授。

  1949年,听闻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准备回国,并辞去了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次年8月,钱学森和家人准备离开时,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继而被扣留,至于为什么被扣留,原因众说纷纭,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是来自美军将领的一句话:“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杀了他,也不能放他走。”

  之后,在一个叫特米娜的小岛上,钱学森被关押了两周,体重锐减30斤。最后还是加州理工学院校方交纳了1.5万美元保释金,他才获释。此后从1950年到1955年,钱学森和他的家人处于被软禁状态。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

  为了将信寄达,钱学森先把信夹在妻子蒋英给侨居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由妹妹转寄给钱父,再转交给陈叔通。为躲避联邦调查局的拆检,蒋英写信给妹妹时还模仿儿童笔迹。

  陈叔通收到信之后,立即转交给周恩来,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周总理亲自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交涉。在中方提出释放美国战俘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允许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全家踏上回国路。 (《新京报》供稿)

  此生惟愿长报国

  考察过纳粹导弹技术

  被美国授予上校军衔

  1934年暑假,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学习。黄浦江浪涛滚滚,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亲爱的祖国,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达美国后,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

  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即1937年秋,钱学森就和其他同学组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他担当起了理论设计师的角色。火箭在当时还属于幻想中的东西,大家把这个小组称为自杀俱乐部,因为火箭和火箭燃料的研究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正是钱学森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

  由于在空气动力学和超音速飞行方面的卓越成就,钱学森36岁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被美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实行全面清查,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开始遭遇迫害。在美被软禁期间,钱学森总是在家里摆好3只轻便的箱子,以便随时动身回国。(新 华)

  研发导弹卫星先“扫盲”

  钱学森回国4个月后,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

  为充实力量,国务院给第五研究院分配了156名大学生,但没有一个懂导弹知识。钱学森只能举办导弹技术训练班,自定计划、自编教材、亲自授课。

  在主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武器首次发射试验后,钱学森又领导上马了人造卫星工程。和研制导弹与原子弹一样,建造人造卫星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几乎为零,卫星发射的工作就从参观天文馆开始。这一次,像当初培养导弹和火箭人才一样,钱学森又办起了“扫盲班”。

  一生科研有建树,钱学森也担任过不少的领导职务,但他本人并不在意职务的高低,他说过“如不是工作需要,最好什么都不要当。”

  (《新京报》供稿)

  归国后坚决不愿再赴美

  回国后的钱学森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改革开放后,一些美国科学家和美籍华人科学家邀请他去美国访问,并表示可以授予他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都被钱学森拒绝了。有一次接到美国邀请后,外交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向中央请示,钱学森明确表示:“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新京报》供稿)

  谦谦君子

  淡泊明志

  不题词不写序

  不当顾问不出国

  1947年秋天,钱学森回国探亲期间,国民政府通过胡适邀请钱学森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被钱学森拒绝了。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人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综合《新京报》、新华社)

  儿子受严教

  日日扫庭前

  钱学森的家位于阜成路8号院的航天部大院内,为三层红色砖瓦小楼。

  据老部下赵松林(音)回忆,1958年钱学森回国时就被安排住进该楼,此后组织多次要为其调换,但均遭拒绝。年轻时,常常能见到钱学森推着老父亲出门散步,回家还要清扫马桶。

  92岁的同事李明实回忆,无论是年轻时做领导还是十多年前身体尚可时下楼遛弯,钱老总是若谦谦君子般和蔼可亲。

  航天工业部财务司前任司长亓英德的儿子与钱学森之子为同班同学。他曾亲眼看到,钱学森严格要求儿子,儿子上学时穿着有补丁的裤子,至今仍每天早晚扫两遍楼前过道。

  此外,据亓英德回忆,上世纪60年代部委领导曾派人给钱学森送来两条鱼,他却反问“大家都吃上鱼了吗?”实行供给制时,领导曾亲自送来一本红色的供应本,请其到百货大楼买点新东西,同样被拒绝。“一辈子都是黄军装、黄大衣。”亓英德说,相识几十年来从未见其穿过礼服。

  (《新京报》供稿)

  归国首站到广州

  钱老回国后

  只穿中山装

  本报讯 (记者黄蓉芳)1955年和钱学森同批从美国回国的学者还有植物生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郭俊彦。昨日,年逾八旬的郭俊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当年他们一起回国的情景。

  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的郭俊彦也是上海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植物生理系,1953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55年9月,第一批归国受阻的中国学者搭乘邮轮从美国返回祖国,其中就有郭俊彦。年事已高的郭俊彦记忆有些模糊,但他仍记得,1955年9月17日,从旧金山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在洛杉矶停靠时,钱学森携妻儿上船的情景。

  “他当时带着他的妻子蒋英和一双儿女登上轮船,他的妻子是学音乐的,儿女都还很小。”郭俊彦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为回国不屈不挠奋斗了5年之久的钱学森。

  很多细节,郭俊彦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几十位中国学者在这个码头上相遇相识了,心里非常高兴。

  “轮船航行了近20天,才抵达香港。”郭俊彦回忆道。1955年10月8日晚,他们来到广州。在广州,他们游览了广州的名胜古迹,参观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当晚还应邀出席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广州分会的宴会。

  据透露,回到祖国后的钱学森,脱下西服,换上了中山装。从此,他再也没有穿过西装。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