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5:25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24岁赴美写成火箭设计的“圣经”

  数度“辞官”高风亮节永垂青史

  二战期间参与美国防部最高机密

  每次“失踪”总给祖国带来惊喜

  五年磨难不改归国报效赤子心

  荆楚同仁追忆钱老教诲与指引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4岁赴美

  写成火箭设计的“圣经”

  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青少年时期是在帝国主义侵华的枪炮声中度过的。受到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影响,他希望能像詹天佑那样,为中国造火车,抵御帝国主义侵略。1929年,钱学森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系(铁道门)。但1932年“1·28”淞沪抗战,19路军在日寇优势的空军和国民党政府妥协的双重压力下失败了。钱学森急切地要为国家民族的强盛出力,因而他的志趣从造火车头愤而转向设计制造飞机。

  1935年,钱学森获得赴美“庚款留学”的机会,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那时的火箭、宇宙飞行只能算是和科学幻想扯在一起的无稽之谈。

  1936年6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弗兰克·马林纳等几个年轻人找到了冯·卡门,希望在他的航空实验室做实验,冯·卡门被这些年轻人的真诚打动了,破例允许他们在下班以后利用实验室的部分车间,但不予经费支持,这便形成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5人火箭研究小组。

  1937年5月29日,钱学森向小组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这就是被小组称为“圣经”的理论指导手册,它解决了火箭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多年后,钱学森参与编写了美军航空航天发展的远景报告《迈向新高度》,并亲自编写了其中的五卷。《迈向新高度》被誉为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取代德国在航空史上领先地位的理论基础之作。

  二战期间

  参与美国防部最高机密

  陈纳德将军的美军第14航空队为中国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众所周知,“飞虎队”是美军援华的“抗战英雄”,然而鲜为人知为美国空军插上“胜利之翼”的正是钱学森!他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因此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的“通令嘉奖”。早在1944年10月,钱学森就曾被授予美军上校军衔,并佩戴上可以参与最高机密的金色证章,经常出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1946年,年近36岁的钱学森走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他的课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甚至以能听到他的讲课为荣。当年听课的学生回忆道:“他的课程在我就业的前十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但是美国政府为了阻止其回国,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教育生涯

  调来“大炮”创办中科大

  发起创办中国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系主任的近20年,称得上钱学森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当年的学生张瑜回忆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钱学森在全系大会上宣布聘任教师的名单时那踌躇满志的神情。他高声地说:‘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

  这个名单堪称空前绝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物理学家严济慈主讲“普通物理”;1957年与钱学森同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主讲“高等数学”;刚刚归国的留美博士蒋丽金主讲化学课;钱临照、卞荫贵、林同骥、郭永怀……钱学森不仅邀请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而且亲自为学生们上课。

  钱学森的讲课风格是喜欢自己动手编教材,因为他讲的都是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

  钱学森出的考题很绝,有一次竟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这次考试让钱学森感到这一届学生数理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特别为他们延长了半年的学习。

  辉煌成就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1956年2月 17日,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国务院迅速成立以聂荣臻元帅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任委员。同年春,中国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导弹管理局,钱学森任总工程师,建立导弹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

  1960年11月15日,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1964年6月29日,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同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实验性爆炸(塔爆)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酒泉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1970年4月24日,重量为173公斤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归国始末

  美海军部次长称:钱学森抵5个海军师,宁可枪毙不能放他回国

  周恩来巧妙斡旋迎回钱学森

  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但是,他的回国之路十分坎坷,经历了长达5年的磨难。

  申请回国:被抄家、拘禁

  当时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运动。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并且拒绝揭发朋友,钱学森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工作的证书。钱学森以此为由,申请回国。

  美国海军部次长听说钱学森要回国,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从此,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关在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直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1.5万美元保释金后,才被放回来。海关方面也设置重重障碍阻挠钱学森回国。

  外交对峙:中美互扣人质

  这些消息很快传回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新中国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同时也扣留了一批美国人,其中包括违反中国法律的美国侨民和美国军事人员。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苏五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周恩来指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政府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并且暗示中国愿意就扣押美方人员问题与美国直接谈判。但是,尽管中美接触了十余次,美方最终却出尔反尔,仍然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真实理由”为由,不肯放钱学森回国。

  神秘香烟纸:迎回钱学森

  正当周恩来为此焦急万分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信中署名是“钱学森”。原来钱学森为了摆脱特务的监视,把信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夹在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辗转带给了陈叔通。信中,钱学森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

  陈叔通将信亲手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阅后大喜:“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他当即作出周密部署,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谈判的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铁证面前,美方代表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我国四代领导人关心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位国宝级人物,先后得到四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慰问。

  胡锦涛、温家宝十分关心钱学森,曾多次登门看望。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来到钱学森家中,亲切看望钱学森,代表党中央向他表示衷心的祝福。温家宝近年来曾四次看望钱学森。2009年8月6日,温家宝冒着细雨,专程登门看望钱学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温家宝经常和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一起研究工作,并多次书信往来。

  姓名载入科幻名著恩师破例为他立传

  上海交通大学是钱学森的母校,他的光辉事迹和卓越人格风范一直被师生们传为美谈,成为全校学习的楷模。惊闻噩耗,师生们陷入了悲痛和感伤之中。昨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钱学森学长的追思会,短短几小时内,校园网上广大师生自发悼念钱学森的文章、留言已达上千条。

  交通大学哲学与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说:在世界科学领域,钱学森赫赫有名,以至于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名著《太空漫步》中,塑造了一位神话般的中国科学家,名字就叫“钱学森”。

  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科学家,他的门下名家辈出,但他在1967年出版的自传中,却单独为钱学森立传。世界上古往今来,多有弟子为老师立传,而老师为弟子立传,鲜有所闻。冯·卡门对钱学森的评价是:“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

  荣 誉

  1957年 获1956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6年 获1985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 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的“小罗科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 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5年 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9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 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地区)“霍英东杰出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任命为“钱学森星”

  2008年 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2009年 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新民晚报》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