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心共谱丰收曲 协力齐奏新凯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5:30  大河网-河南日报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省农业厅

  金秋十月,在举国欢庆新中国60华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州大地传来喜讯:在夏粮产量达到613亿斤的基础上,我省秋粮生产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再夺丰收,产量达到465亿斤,比上年增产4亿斤;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78亿斤,连续4年超千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

  压力变动力:源泉何来?

  2004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连获丰收,不仅打破了过去粮食生产总是在连续两三年增产后就要减产这一历史怪圈,也标志着我省粮食生产水平达到了一个稳定增产的新阶段。对于2009年的粮食生产来说,一方面要在高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好势头,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加大投入,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基础。难度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省委省政府变压力为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毫不动摇地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重视程度之高,投入精力之多,工作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创造了在大灾之年夺取粮食丰收的一个光辉范例。那么,动力的源泉来自哪里?

  源泉之一:三农的根本。从古至今,粮食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头等大事。古语曰:“仓廪实,天下安;稻谷欠,天下乱”、“为政之首,首在足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他的回答是:吃饭问题最大!邓小平同志谈及这个问题时也说过,经验告诉我们,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

  源泉之二:中央的嘱托。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工作时嘱托我们:“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7日在我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中央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使全省上下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此为动力、乘势而上,把粮食生产这篇文章做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源泉之三:发展的需要。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近1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别的省份帮忙解决;河南又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需要通过粮食的稳产增产,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如果粮食问题搞不好,粮食不能丰收,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会受影响,作为我省最大的支柱性产业的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

  计划变行动:实招何出?

  今年粮食生产中,我省为确保全年千亿斤目标的实现,先后制订了夏粮生产“600行动计划”和秋粮生产“450行动计划”,并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圆满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对粮食生产自觉做到早研究、早谋划,早动手、早安排,从而争取了工作的主动权。去冬今春我省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后,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一手抓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手抓抗旱浇麦、确保夏粮丰收的“两手抓”工作方针,把抗旱浇麦保丰收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召开20多次专题会议,下发了十多个专门文件,制订夏粮生产“600行动计划”,对抗旱浇麦保丰收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广泛动员。

  坚持夏秋并重、实现均衡发展。省委、省政府对秋粮生产高度重视,在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把夺取秋粮丰收作为打好“六大攻坚战”、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抓好秋田管理再夺秋粮丰收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提高认识,落实关键措施,确保丰产丰收。

  切实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今年还启动实施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全面推进,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今年2月下旬,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建设一批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的抗旱夺丰收应急灌溉工程,共完成投资13.38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239万亩。

  实施科技兴粮,搞好技术服务。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不断推进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进程,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等一大批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全省小麦、玉米等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推广进一步扩大,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粮食增产技术和措施送到了千家万户。

  灾年变丰年:成因何在?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频发。去冬今春遭遇了特大连旱,自去年10月下旬到今年1月下旬的110多天里,没有有效降雨,受旱面积最高达5500万亩,全省共2376万亩小麦受灾。8月底,我省部分市县遭受大雨大风袭击,倒伏玉米960多万亩。面对自然灾害,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抗灾减灾斗争,打了一场抗灾夺丰收的漂亮仗,实现了灾年变丰年的重大胜利。

  种植面积增加多。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之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有所扩大。据统计,全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46亿亩,较上年增加240万亩。全省夏粮种植面积达到793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到7890万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秋粮种植面积达到6640万亩,比上年增加170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分别为4373万亩、917万亩左右,分别比上年增加143万亩和10万亩。

  播种基础打得好。机械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措施得到普及应用。同时,机播面积不断扩大,去年小麦机播面积达到7553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95.7%;今年全省玉米机播面积3100多万亩,比上年扩大600多万亩;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3300多万亩,比上年扩大500多万亩。

  品种品质结构优。全省优质粮食面积发展到1.07亿亩,较上年增加393万亩。百农矮抗58、郑麦9023、郑麦366等16个优质高产品种占到了麦播面积的8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9%。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麦播总面积的69.8%,比上年增加298万亩。全省优质专用秋粮播种面积达513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2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玉米面积3560万亩左右,比上年增加150多万亩;优质水稻面积86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

  抗灾减灾措施实。今年2月,针对干旱严重的严峻形势,扎实开展以科学浇麦为主要内容的“麦田管理月”活动,抓住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干一个月,以浇水和科学管理为重点,落实各项增产措施,促小麦苗情转化,促小麦正常发育,促小麦高产群体的形成,全省累计浇麦9514万亩次,基本实现了应浇尽浇、应管尽管。秋季组织开展了玉米叶斑病、纹枯病、玉米螟和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累计防治各种秋作物病虫害6517万亩次,病虫危害得到基本控制。针对8月底部分地方遭受大雨大风袭击、玉米大面积倒伏的情况,省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重灾少减产、轻灾保平产、无灾促增产”的目标,紧急派出5个督导组,组织省、市、县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科学指导生产救灾,对倒伏的玉米、水稻采取了扶直、施肥等关键技术措施,同时抓好防洪排涝,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争取以丰补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相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粮食生产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必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②13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