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此生惟愿长报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5:54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此生惟愿长报国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10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小营巷居民在小营公园钱学森画像前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新华社发)

  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和钱老1947年就认识了。”庄逢甘回忆说,那时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庄逢甘说,“当时我也调入五院,那时候,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给我的印象很深,大大增加了我们年轻人的信心。”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和卓著的科学成就及贡献同样为人们所铭记的,是钱老淡泊名利的情怀。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没有工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曾经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他立即回信说,这么称呼他是不对的,不科学的。”涂元季说,“钱老回信说,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不是一两个人能搞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而他只是党领导下的这个集体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工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