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封书信 四川学者受益终身

  得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的消息,昨晚,在深圳讲学的教育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带着无尽的哀恸,连夜写诗,深切悼念这位对他的成长有莫大帮助的著名科学家。钱老曾与查有梁通过三封信,让查有梁受益终身。

  没想到大科学家主动来信

  查有梁教授今年60多岁。1985年,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在《大自然探索》上,论文论述了中国古代物理的思想方法对现代物理的许多新的启发,并委婉地批评了爱因斯坦对科学史的一种见解,这引起了钱老的重视。钱老看了这篇论文后,于1985年3月17日给查有梁写了第一封来信,称读过论文后,“深受教益”,“我很同意您的看法”。

  “很早就读过钱老的论述,但没想到他会主动给我写信。这封信,一直激励我对有关物理问题作进一步的思索,促进我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查有梁说。

  1987年,查有梁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见到了钱老,并当面就一些专业问题向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请教。

  钱老曾大胆设想:让国人18岁成硕士

  此后不久,在研读了钱老的论著之后,查有梁结合教育理论的探索,撰写了一篇试图将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结合起来的长文,进而撰写成一本专著,并特地送给钱老一本。“钱老收到我的新著之后,给我写了第二封信,对我书中的一些论点提出了批评。”查有梁认为钱老的批评是中肯的,决定重新撰写此书。1993年,这本名为《系统科学与教育》的新著出版了。看过新书后,钱老写了第三封信。信中钱老大胆提出设想:21世纪的中国要让小孩4岁入基础教育学校,18岁就成硕士,而且应是全才,同时又是专才。我们都不能落后于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的今天,与钱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查有梁说,钱老给他的三封来信,使他大受教益,深受启迪。一是钱老谦逊求实的学风,二是给予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真诚关怀和帮助,三是他对新事物的敏锐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本报记者 熊德壮(照片由查有梁提供)

  各界反应

  航天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说,钱老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航天人一定要继承钱老的事业,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据中国新闻网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诗明:人们应当学习钱学森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把国防事业、把整个中国建设得更好。据中国新闻网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60年代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力基础。钱老给我们留下催人奋进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断鼓舞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据荆楚网

  多家香港媒体:大篇幅在突出位置报道这位中国科学巨星的生平与成就,缅怀这位老人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据人民网

  钱学森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纷纷自发在网上撰文、留言,对钱学森学长表示崇敬和缅怀,表示要学习钱学森学长伟大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以钱学森学长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据新民网

  钱学森老部下:钱学森先生是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一个人,非常严谨,不允许部下有任何的粗心和差错;但是他又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从来不发火;而在生活方面,钱学森先生非常朴素,有部下回忆说他从来没有穿过礼服。据中国广播网

  钱学森深深影响了成都两院士

  他回国 我能不回?

  本报讯(记者 黄海英)昨晚,记者联系上现居成都的“中国微波之父”、微波理论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林为干和我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徐僖。两位耄耋之年的中科院院士得知钱老去世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林为干:他的抉择深深影响了我

  今年10月刚满90岁的林为干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那一瞬间,很悲痛。他大我8岁,我们当年都在美国留学。”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报效祖国,这让林为干等留美学生热血沸腾。

  “他拿着3.5万美元的年薪仍要回国,我们还等什么呢?”林老说,当时他在美国的年薪是3900美元,而钱学森的待遇是他的近10倍,可钱学森仍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坚持回国。林老告诉记者,钱学森的抉择深深影响了他,他开始卖掉汽车和房子,1951年和一帮留美学生在公海上漂泊数个日夜后,回到了祖国。

  林老回忆,大概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和钱学森在广州第一次见面,之后曾数次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和钱学森及夫人碰面。“他的去世是整个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林老表示,要不是自己行动不便,他非常想去北京悼念他。

  徐僖:他的坚强深深感动了我

  得知钱学森去世的消息,今年已经88岁的四川大学教授徐僖顿感悲痛,沉默了数秒。徐教授告诉记者,和钱学森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多年前北京举办的一次学术活动。“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忍耐并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难得的精神,徐教授说自己被钱老深深感动,虽然两人所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不同,但钱老对科技事业所作的贡献,让其成为众多科技研究者的榜样。

  得知钱老逝世 查有梁连夜写诗悼念

  昨天,查有梁应邀在深圳讲学。得知钱老逝世的消息,心情沉痛。晚上回到住处,查有梁特地写了一首诗,以此来深切悼念这位对他的成长有莫大帮助的老人。

  钱学森永生

  40多年前我一边读牛顿的《原理》

  一边读钱学森的《星际航行概论》

  在纪念牛顿《原理》发表300年时

  您慈父般的亲切,我们相见在北京

  您用钢笔端端正正写来三封来信

  我每读一次您的来信就充满激情

  您指引我探索深邃的问题与理论

  成功的秘诀是:重基础、重创新

  您98岁仙逝,规律无情,人有情

  您的思想、贡献、人品,早已永生

  您感动中国,是您的探索奉献精神

  您是科学家,更是一位中国的公民

  作为您的学生,我会永远感恩

  不断继承和创新,是永无止境

  查有梁2009年10月31日写于深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