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元勋仙逝 噩耗传来国人哀恸

  钱学森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今日起接受吊唁

  昨天下午2时30分,记者赶到航天桥附近的钱老居住的小区,钱老所住的三层红砖楼前,已有媒体赶来采访。钱老所住的单元门前有武警值守,防盗门紧闭,不允许任何人上楼探访。随着时间推移,赶来采访的媒体已有十多家,一有车辆驶来,记者就围上前,捕捉每一个细节。

  下午4时,两位花店工作人员准备乘车离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钱老家人委托他们准备布置灵堂的花木,要求以绿植和百合为主,务必于晚上8时前送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工作人员简要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钱老的夫人蒋英正在家中,大家都在忙于布置灵堂,计划当晚布置完毕,准备于今日开始接受公众吊唁。

  钱老走得很安详

  昨天下午5时,总装备部给钱老家送来两个花篮。正在记者拍照时,一位白发老者缓步从远处走来,眼尖的记者一下子认出是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教授。钱永刚教授刚从301医院回来,问明在场媒体的身份后表示,父亲去世时非常安详,一家人都在身边。

  钱家是个大家族,在江南有大量族人,在海外也有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这样的亲属。据钱永刚介绍,目前还没有通知在外地、海外的亲友,一切后事要等中央的统一安排。

  老友赋诗悼钱老

  昨晚8时,用来布置灵堂的绿植和花卉送到了钱老家楼下。在记者守候的6个多小时里,不时有身着军装的人员和军牌车辆出入钱老家中,直至昨晚8时记者离开时,布置灵堂的工作还在进行中。

  92岁的李明实老人曾接任过钱老担任的职务,耳背的他昨天下午还不知钱老去世的消息,当从记者口中得知后,李明实老人回家写了一首诗悼念钱老:“噩耗传来心欲碎,仙鹤接走奠基人。航天事业蒸蒸上,敬请安息笑吟吟。”这首诗也代表了很多钱老生前同事、好友的心情。

  ▲特别关注

  钱老走了 大家都惋惜

  钱老是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昨天下午,就有敬重钱老的市民在闻知钱老去世的消息后,到钱老家来吊唁。从二炮退休的陈老先生虽然没能进入钱老家中,但在门口依然情绪激动,“我和钱老没有单独接触过,但他就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

  与钱老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大多是钱老以前的同事、部下,对于钱老去世,人们都是一片惋惜之情,“中国航天事业失去了一位奠基人。”对于钱老的工作作风,老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评价“思维清晰”,工作不讲情面但从不发脾气。74岁的赵松陵老人说,钱老平易近人,而且不为人知的是,虽然钱老是位大科学家,可他照样做家务,打扫卫生、刷马桶,而且是个孝子,“(上世纪)60年代他住到这里时,经常看到他陪着父亲遛弯。”

  钱老在航天桥的这个小区住了近50年,原航天工业部财务司司长亓英德说,原来领导关怀钱老给他调换房子,可钱老没有搬走。“钱老特别艰苦朴素。”亓英德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上级派人给钱老送来鱼,钱老一再询问,如果每个人都有鱼他就留下,否则就不收。钱老一直穿着黄色军装,从没穿过像样的制服。据新华社、北京晨报

  ▲采访手记

  多希望钱老房灯亮下去

  钱学森逝世当天下午,记者赶往位于北京玉渊潭畔中国航天大院内钱学森的住处。钱学森住处没对媒体开放,记者在甬道上注意到,不时有人乘车辆出入,前往钱老家吊唁、慰问。

  记者所在的甬道上,很快聚集了一批手持笔记本或“长枪短炮”的媒体同行,只是吊唁者乘车出入,也很难得到采访机会。不一会儿,有位老人从记者身旁甬道上走过,原来这位老人的儿子在中国航天部门工作,就住在甬道另一侧的高层住宅楼里。老人说自己对钱学森很景仰,却遗憾一直没见过钱老本人,但有两次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看望钱老时的车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位中层干部也住在航天大院内,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得知钱学森逝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是真的,也不愿意相信”,她有时晚上工作结束后到玉渊潭旁边散步,每次都情不自禁地远远朝钱老住处多看几眼,希望钱老房间的灯光一直延续下去。中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