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的文化胎记 成都的花样年华

  文/苏笛

  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众多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彰显出城市的魅力,这些源自民间的文化胎记,是属于这座古都的花样年华。

  童年的蜀绣

  童年的时候家里寄居了一位被我喊着姑婆的老女人。听说她是个早早死了丈夫的寡妇,靠着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她住的那间屋子经常神秘地关闭着,不准人随便进去。有一次趁她不在家我偷偷地溜进了那间屋。我被我所见到的奇异景象惊呆了。我看见了一张只有在川剧舞台上看见过的床,垂挂着白色的青烟似的幔帐,用金色的挂钩把帐子分开软软地斜挂着,前面的白布幔帘上绣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床上是铺开的缎面被子,被子上绣的是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从中翩翩飞舞。枕套上绣着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盛开的荷花。我忍不住用手一遍遍地抚摸着被子上呼之欲出的刺绣图案。那柔软润滑,如梦如幻的感觉永远铭记在我的记忆里。我后来从妈妈那里知道姑婆年轻的时候有一双刺绣的巧手。我在她的屋里看见的那些精美的刺绣,可能是她为自己出嫁前一针一线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准备的嫁妆。

  听说从前的女子都要学刺绣。她们把自己的梦想,欲说还休的心事,萌动在心中的爱情,隐藏在千丝万缕的丝线里。

  “蜀”字在古代是一种野蚕的名称。后来因为蚕丝业的兴盛,川西就被称为蜀,称当时的手工刺绣为蜀绣。有一部电影的名字叫《花样年华》,我觉得用来比喻古老的手工刺绣也恰如其分。

  喜庆的漆器

  小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看见迎亲的结婚队伍。新娘一身红衣服,一张娇羞的脸,新郎喝醉了酒般满脸晕呼呼的表情。随行的其他人抬着新娘子娘家陪嫁的各种生活用品,吹打着乐器,热热闹闹地走在小街上。好多路人都要停下来观看,除了看新娘子是否美貌,还要议论陪嫁的东西是寒酸还是丰厚,以此推测家底如何。我也总是好奇地停下回家的脚步。吸引我目光的主要是新娘子陪嫁的家具。桌椅或衣柜上用彩漆描绘着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动物等图案。那些浮现在光滑如镜的家具上的图案,好像水中晃动的倒影一般,呈现出一种隐隐约约地美感。

  这就是我童年最早的时候对于凝重神秘的“漆”的记忆。“描漆有工笔之美。画漆是重彩之美。刻漆是版画之美。堆漆是雕塑之美。刮漆是油画之美。泼漆是水彩之美”。不知是谁写下的这段关于漆的文字,让漆器的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

  远去的篾席

  竹子从古至今都被看作是清雅之物。如竹子做的萧、笛、笙之类的乐器,能吹奏出清凉动人的音乐;郑板桥所画的墨竹图;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真可谓“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在我的家乡成都,竹子被砍伐后,匠人用刀劈开以后变成了竹块,再用刀破成细薄的蔑块(竹条)。那些用蔑块编织成的凉席、竹椅、竹扇、竹筐被称为竹器,编竹器的工匠在乡下被称为篾匠。以前在乡下就有许多靠编织竹器维持生活的篾匠, 篾匠编的篾席,凉快又清心。大热的天,睡前用热毛巾擦拭一遍篾席,再躺在篾席上,就像躺在青石板上。现在超市卖的凉席多是采用竹条用机器编的,其少了许多清凉,也少了许多况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