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柳荫街的体温

  周洁薇

  成都的老街是一道记忆的风景,每当回想起来,总是飘逸着树木的风姿,花果的清香。据说,解放初期普查时,成都老城(那时指城墙以内)以花果树木命名的街道,共有30多条。像以花为名的梨花街,以果实得名的枣子巷、柿子巷,以树为名的柳荫街、冻青树街等,总给人一种温暖入心的人文情怀,让我们一听街名,就触摸到了这座平民城市柔软的心跳。

  几乎每条成都的老街都有传说在三花盖碗茶的芬芳中代代流传,这些传说或是溯源老街们的来历,或是寄寓先民们的愿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柳荫街来源的传说,它独具一种让人悲喜莫名的传奇色彩:明朝末年,八大王张献忠攻打四川。川人为避战祸,四处躲藏。这天,张献忠率军队在成都街道上巡视,忽见一名青年妇女背着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正慌忙赶路。张献忠非常好奇,立即勒马问道:“这个妇人,你为何背着大娃娃,却牵着小的?”

  这位妇人也不知此人是谁,见是一位陌生将军问话,便停下急忙奔走的脚步,恭恭敬敬地答到:“将军有所不知,这大娃娃的父母都被张献忠的军队杀害了,小的是我亲生的。"张献忠听了此话,心中很为这位妇女的朴实善良所感动,于是对她说:"你赶紧回去,在家门前插一枝柳枝,可保你全家平安。”

  妇人回去后,照张献忠的话赶紧在门前插了一枝柳。周围邻居晓得来龙去脉后,也纷纷在门前插上了柳枝,转眼间,一条街都插满了柳枝。后来,柳枝果然给整条街的人家带来了平安,避免了战祸。从此这里就被称为柳荫街,也成了一段大家熟知的历史佳话。

  张献忠在蜀地的所作所为自有白纸黑字活在历史中,而最初的柳荫街却是被人们叫做柳荫巷,像老成都一艘毫不起眼的小船,静静地泊在万里桥旁。它不仅见证了万里桥边千帆竞发、万舸争流的繁华景象,更是以平常之心,在袅袅腾起的烟火气息中静守着日常生活的大智慧。

  也许这宁静致远的气息正是柳荫街和众多成都老街们特有的体温,温温的,暖暖的,沁入骨子里,像老母亲为你一针一线织就的纯棉衣服,让你感受到绵绵的情意。1990年秋天,柳荫街就是用这种暖暖的恒温将著名作家三毛拥进了自己的怀抱。那时,三毛漂泊已久,疲惫不堪的她坐在一排老房子的檐下。柳荫街在她背后,坚定地支撑着她……

  许多年前,张献忠来了,留下了柳荫街。许多年后,三毛来了,没多久,老柳荫街也离开了,留下它暖暖的体温,永远滚烫着我们的记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