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姑娘山雪崩 两名俄罗斯游客被埋

  

四姑娘山雪崩两名俄罗斯游客被埋
被同伴营救的游客
四姑娘山雪崩两名俄罗斯游客被埋
雪崩发生之后

  四名俄罗斯游客在四姑娘山骆驼峰遇险,两支救援队共30余人已赶往事发地点搜救

  昨日下午,四姑娘山公安分局接到两名俄罗斯游客报案:他们的两名同伴在四姑娘山长坪沟骆驼峰摄影时遭遇雪崩被埋,目前生死不明。雪崩是在10月28日发生的,被埋的两名俄罗斯游客系一男一女。接到报案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昨日下午先后派出两支救援队共30余人赶往事发地点搜救。由于语言不通,四名游客的名字尚在核实之中。

  外籍游客报案

  遭遇雪崩两名同伴被埋

  昨日下午1时30分许,两名俄罗斯男子提着行李包,面容憔悴地来到四姑娘山公安分局。通过翻译,警方得知,10月20日上午,他们一行4人(3男1女)进入长坪沟景区进行露营活动。28日行至骆驼峰摄影时遭遇雪崩,当场造成3人被埋。

  第一次雪崩发生后,山体并未及时平息,又连续发生了3到4次雪崩。幸未被埋的一名游客立即营救3名同伴,但仅救出1人。之后两人又一同救其他2人未果,29日开始下撤。

  两名男子称,10月19日下午,进入四姑娘山前,四人曾在当地买了干粮,并委托导游马国宾帮忙找马背行李。马国宾回忆,三个男游客个子高大,看起来30余岁,女游客非常苗条。四人当时并未说要登山,只说准备徒步露营。对此,四姑娘山管理局市场营销处处长黄继舟证实,几名游客确实是登记的徒步露营。

  昨晚7时30分,记者通过省登山协会秘书长林黎明进一步了解到,发生雪崩的准确时间为28日凌晨4点左右。四名游客中,其中一名男子是俄罗斯山地救援队成员。

  锁定出事地点

  两支救援队已进山搜救

  根据两名游客提供的照片,有关部门很快确定,事发地点正是骆驼峰,海拔已经超过5000米。随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木骡子前线指挥部和局本部指挥部,由四姑娘山应急救援队、公安分局和森

  林警察组成15人的第一批搜救队进行搜救。进山后,他们将通过对讲机无线寻呼系统保持联系。

  昨日下午3时,黄继舟说,已经确定四姑娘山管理局局长严华带领的救援队伍到达长坪甘海子景点,预计下午3时30分左右到达木骡子。

  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告诉记者,昨日下午3时许,省登山协会救援队四姑娘山分队约20人也前往事发地点搜救。除干粮、帐篷和睡袋之外,第二支救援队还携带了担架和绳索等装备。

  ▲

  最快今晨抵达

  天气恶劣增加救援难度

  据黄继舟介绍,到达木骡子后,救援队伍至少需要7小时才能到达骆驼峰。也就是说,最快也要今日凌晨才能抵达。骆驼峰离汶川地震震中较近,去年的“5·12”地震之后,山体出现松动。近期天气较冷,积雪厚于往年,极易发生雪崩和飞石。这两日,山上均是雨加雪天气,天气状况恶劣,再度增加了救援难度。

  据相关资料介绍,骆驼峰位于四姑娘山地区长坪沟内,属于邛莱山脉支系,海拔5484米,位于四姑娘山幺妹峰及羊满台峰西面几公里处。从南面攀登骆驼峰需要穿过四姑娘山长坪沟,在沟底拐弯处再上升到海拔4600的大本营。其北面在毕棚沟境内,悬崖壁立,难以攀登。

  骆驼峰有一东一西两个峰顶并形成一个大山坳,对比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骆驼峰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海拔5484米,终年积雪不化,而且有永久性冰川,其几条冰川舌下延至4800米,冰川稳定起伏较大,攀登路线上(南坡)有几段40度以上的冰雪坡,有流雪及小型雪崩的危险。

  黄金时间已过?

  将尽全力实施搜救

  登山界对于雪山救援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24小时内能够实施有效救援,还能有一定作用。否则,失踪者生还的机会就很小。若超过48小时,则基本没有救还的希望,而多是以搜索遗体或遗物为主。所以,有效的雪山救援大多有赖于正在现场附近的其他攀登者。

  黄继舟和高敏均表示,虽然种种迹象表明情况不容乐观,但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实施搜救。高敏还提到,四名游客并未办理登山行政许可。目前,两名下山游客已被当地政府部门妥善安置,并帮助他们恢复体能。

  延伸阅读

  为何事故频发?

  与登山者太自信或不专业有关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27日,中国职业登山向导、攀冰教练李红学进入四姑娘山长坪沟后失踪。7月29日,一支7名广州登山爱好者和4名高山协作组成的登山队在攀登骆驼峰时遭遇大面积山体落石,当地一名高山协作导游黄勇强遇难。去年9月,搜狐网站户外频道高级编辑鲜文敏和当地高山向导罗忠荣在骆驼峰遇难,鲜文敏的新婚丈夫王佐失踪。

  为何事故频发?黄继舟分析说,四姑娘山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区,雪峰众多,海拨5000米以上的就有61座,本身地形条件复杂。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缺乏专业的登山知识。从近年来的事故看,出事多为三类情况。第一种是顶尖高手,无论技术和装备都很好,但这种人往往过于自信,喜欢挑战大自然而发生意外。第二种是登山发烧友,无装备无技术,年纪轻,往往凭一腔热情盲目登山。第三种情况是,登山者对当地山体并不熟悉,没有向导,或者来过一两次,自以为已经掌握当地地形,擅自改变路线。他建议,登山者一定要服从管理部门的管理,跟随当地登山向导,按规范程序进行攀登。本组稿件由记者舒张惠采写图由四姑娘山景区提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