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口探索廉政风险点防控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7:15  南海网

  廉政风险预警反腐关口前移

  本报记者 魏如松通讯员 傅占文 谢小锋

  为进一步增强廉政建设的针对性,使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关口前移,海口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活动,探索廉政风险点防控机制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排查:找准漏洞

  去年以来,海口市先后发生了市规划局腐败窝案、地税系统系列腐败案等案件,20多名党员干部先后被处分、判刑,影响严重。这些案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地方的投资环境。

  海口市纪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围绕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不到位。”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就要从源头上梳理容易滋生腐败的廉政风险点。

  在排查活动开始之初,作为构建海口惩防腐败体系的一项制度创新,这项活动也引来了一些不被理解的声音。

  一些同志认为,查找廉政风险点,无异于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许多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一些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海口市纪委的同志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大家对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他们用近年海口发生的典型案例教育党员干部,组织党员干部到海瑞墓园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和海口监狱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公职人员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在工作中,纪委的同志将廉政风险点比为埋藏在岗位上的一个个“地雷”,“要解除这些隐患,就得努力查找风险点,齐心协力挖‘地雷’”。各单位通过自己找、上级点、领导核、组织审等多轮排查,基本做到了权力事项全梳理、廉政风险全排查。

  目的:用制度管好“权”

  让权力接受监督和制约,是开展排查活动的出发点。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目的是将权力运行从原来的随意行为转变为规范守规行为。”海口市纪委一位负责同志说。

  海口市工商局在排查活动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环节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他们根据风险发生几率的高低进行评估。随后,针对该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清理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自由裁量权。

  海口市公安局在对各单位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审核后,研究制定了600多项防控措施,扩大警务公开范围,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警务公开的内容。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同志担任监督员,对民警履职情况实施监督。

  成效:风险意识不断加强

  从今年3月份启动 “排查防控廉政风险”活动以来,虽然只经过短短半年时间,海口市却在52个主要部门排查出风险点5466个,建立防控措施8862条。

  “随着活动的推进,海口市各单位形成了制度约束与个人自律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局面。”海口市纪委负责同志说。

  海口市纪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8日该市设立廉政账户以来,在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活动中,已收到主动上缴的违规违纪款项15笔,合计近68万元,其中上缴金额最大一笔有20万元。

  (本报海口10月31日讯)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