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7:45  青海新闻网

  ———记海西州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

  青海新闻网讯在海拔5010米以上的长江源头,有这样一个村子,它就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2004年,为了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国家号召长江源村的群众搬迁到格尔木市。

  2007年,有着21年党龄的藏族老党员更尕南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深知,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要有一个过硬的村“两委”班子。于是,他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明确分工,使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很快成为村民信得过的领导班子,而更尕南杰也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群众搬迁到格尔木后,将牛羊卖了。这些世代在草原上放牧的群众在城市如何发展,村子如何发展后续产业?这些问题让更尕南杰茶饭不思。

  思路来源于群众。更尕南杰经常找牧民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支持。要发展,首先要转变牧民的观念,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于是,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工作。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少数青壮年同意外出打工。当他们拿回第一笔打工挣来的钱时,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通过联系、协调,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

  要想富,还得发展后续产业。2008年,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政府结合牧民特长和长江源村的特点,通过争取项目,决定在该村建设嘛呢石雕刻车间及开办长江源藏民族风情园。更尕南杰得知这一消息,兴奋得一宿没睡。他知道这是牧民增收致富的好机会。为此他积极奔走协调,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在他的耐心工作下,后续产业为该村牧民增加了收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牧民群众正信心十足地向着殷实美好的明天迈进。

  70多岁的藏族阿妈宗阿中风半身不遂,她的女儿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瘫痪在床,更尕南杰为宗阿资助1000多元。他主动协调安排,让宗阿住进了村里的敬老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搬迁牧民赞木拉妻子生病,四个孩子尚且年幼。更尕南杰每月总会及时为赞木拉家送去米面、油。

  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立场坚定的更尕南杰旗帜鲜明地反对和谴责这种破坏活动,他及时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召开座谈会,开展正面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揭露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使广大牧民认清了达赖分裂集团的政治图谋,认清了分裂势力的罪恶行径,维护了全村的社会稳定。

  由于更尕南杰出色的工作,2009年10月,他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毛翠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