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千封书信展示真实的钱学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8:53  深圳商报

  

数千封书信展示真实的钱学森
10月31日,杭州小营巷居民来到钱学森故居门口敬献鲜花,寄托哀思。新华社发

  国庆前,本报记者与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将军通过一次电话,他说钱老虽已98岁高龄,但每天还是很有规律地生活、工作。

  由涂元季将军牵头的班子从钱老近半个世纪的书信中选出写给1066个人和单位的3331封信,经过整理、编辑、加注释等,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十卷《钱学森书信》,这些手书,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钱学森。

  给自己定了许多“不”

  钱学森给自己定了许多“不”:不请吃请喝,更不去用公款大吃大喝。他连参加各种会议,包括全国政协的会议都坚持回家吃饭。有的单位请他作报告,他讲完就走人,绝不留下让人招待。他不出国,更不会借公款出国旅游。他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因为他知道眼前的鉴定会中“名堂”太多;他不题词,不写序,不接受任何礼品;不写传,不同意为他拍电影、电视剧。有人给他写信,说电视剧《华罗庚》拍得很好,您为什么不同意拍呢?他的回答很干脆,说:“因为我不是华罗庚。”他反对将他住过的房子列为故居,甚至他看到新编的“三字经”中有他的名字,便立即给编者写信,要求将他的名字划掉。并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写上一个姓钱的,他建议写已故的“钱三强”。

  论文署干实活人的名

  钱老回国以后虽未招研究生,但他通过谈话和写信,指导过许多人搞科学研究,写学术论文。北京师范大学有位汪培庄教授,他研究模糊数学。钱老认为很有意义,约汪教授谈话,探讨模糊推理,研制模糊元件等问题。根据钱老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汪教授写出了科学论文寄给钱老,并提出此论文由他们二人共同署名。钱老回信,在指出论文的几点不足,需进一步修改的同时,并声明:“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对的,我决不同意,这不是什么客气,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要说我曾向您提过一两点有用的参考意见,那也只能在文章末尾讲上一句。这是科学论文的惯例,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

  “姓钱的不爱钱”

  涂将军说,“在钱学森的精神世界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他对待金钱、荣誉和地位的态度。这在《钱学森书信》中有充分的反映。由于这个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在《书信》出版以后,首先就此写了几篇‘姓钱的不爱钱’的文章,已由《人民日报》等分别发表。你可以看文章,这里就不多说钱老如何淡漠金钱、荣誉、地位方面的事迹了。”

  至于钱老在辞掉了多少个荣誉和赞誉称号?我们没做详细统计,大概有30多个。有的单位未经他同意,擅自将一个顾问头衔带到他头上,他立即回信,严词拒绝,并要求“务请公开更正”。他也曾给周光召写信,主动要求辞去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给航天部的任新民写信,不当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等。他的这些辞职信态度坚定,口气决断,毫无商量余地,他的这一倔强性格跃然纸上。

  1984年9月,中国展望出版社给他写信,诚聘他为中国市场出版公司顾问。他回信说:“我对经济学只是个小学生,怎能滥竽充数,混跻于学术顾问委员会之中?学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决不应败坏学风呀!所以退回聘书,请谅!”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