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介转型,更是一次难得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9:04  解放日报

  当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拓展到互联网平台、短信,甚至电梯边、公交站牌上随处可见的液晶屏;当我们逐渐从新闻的看客,变成参与者、甚至记录者……新媒体时代已悄然降临。这场传媒革命对新闻界来说,究竟是一场灾难还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上,各方专家讨论热烈。

  新闻界史上最糟糕时刻?

  “也许,现在是新闻界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刻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迪恩·米尔斯用一系列数字,描绘出当前业界困境———2008年,美国新闻业减少的工作岗位数达到15177个。今年,糟糕态势延续。就在本月,《纽约时报》又宣布它要削减100个工作岗位,同时目前雇员收入都将下降5%。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报纸,有的缩版或减少发行量,由每天一期改为一周三期,有的不再出版印刷,改为在线出版,甚至还有的关门歇业。

  米尔斯教授指出,这其中固然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但关键所在,还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美国人读报情况的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人阅读报纸的习惯有所下滑,其中尤以20到25岁这个年龄段最为显著。追踪调研发现,夺取这部分人眼球的,是网络媒体平台。同样,电视也不能幸免。调查显示,许多年轻人从电视屏幕转而关注电脑屏幕。

  寻求“化敌为友”的可能

  过去,传统媒体是专业性的,在信息的选择、制造和传播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谁能生产信息谁能看到信息,都由传统媒体决定。现在,新媒体是大众化的,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制造和传播信息。尽管专业性的媒体公司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分量相对而言被大大削弱了。信息制造和传播的产业链变得简单直接了,中间商的重要性降低了。然而,几位专家却不约而同指出,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对立起来,并不科学。两者互有优势、相互依存,理应寻求“化敌为友”的可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介质优势,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传统媒体既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市场、扩大影响,又要通过规范新闻信息产品的使用遏制侵权盗用行为,从而妥善处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实现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系主任查理·贝克说了一件趣事。去年4月在英国南部下了场很大的雪,几乎所有舆论都指向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有6万多人通过网络将照片和文字发送给BBC(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只为了表达一个看法:“我们的看法跟你们不一样,这场大雪对我们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千年难遇的机会,让家人得以暂时停一停,聚在一起得享天伦。”如今,网络与电视互动已经成为BBC日益重要的传播手段。

  站在历史与现实肩膀上创新

  当代社会以及媒介生态的深刻转型,向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空前挑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推动下,出现了网络融合、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这种融合的趋势可谓浩浩荡荡,给整个媒介生态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更对媒体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超认为,只有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才能保证新闻传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他强调,“创新,不是颠覆,不是推倒重来,而应该遵从历史,学习传统,站在历史与现实两个肩膀上创新。”

  宋超表示,首先,新闻传播规律、基本的新闻学科体系等都应该为我们所珍惜,它们是为现实创新提供营养的基础;其次,应对转型,在新闻教育中推动本土与世界融合,让年轻新闻人适应多种文化背景的全球新格局势在必行。同时,媒体分众化、精细化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这要求一方面要坚持并巩固新闻专业教育,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点和面的融合,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本报记者 彭德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