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全感95% 满意率9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09:46  法制日报

  合肥公安坚持内涵式发展迎来"最好时期"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近年来,安徽合肥警方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全警大兴学习之风,着力打造学习型警队,积极发挥文化知识软实力的“滋补”功效,动态更新广大民警的执法理念,极大提高了民警的能力素质,在推进“三项建设”的过程中,以法制强基和科技强警为两个战略支点,实现合肥公安从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变。

  正如合肥市民感受到的那样,合肥公安工作与日新月异的合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警风警纪和社会形象均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该市群体性事件起数和参与人数在去年同比下降68.38%和65.02%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分别下降41.84%和32.34%,信访事项同比下降27.9%,对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没有一起造成人员伤亡,没有一起因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全市刑事案件、八类主要案件均呈下降趋势,命案发案数在全国省会市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今年以来排在倒数第四位。合肥市公安局名列政风行风评议27个执法监督单位第四名,连续四年在全省公安绩效考评排名第一。

  尚学为基坚固执法质量承重墙

  去年,有9名领导干部因考试成绩未达到要求,被取消参加副县级干部竞岗资格,今年以来,先后有15名领导和民警被行政免职或纪律处分,13人受到诫勉谈话,8人被责令书面检查……

  不要小看这几个统计数字,它们却能产生极大的震撼力,折射出合肥公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的决心。

  “队伍能力素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核心要素,处于根本性、决定性地位,更是执法能力的基础。”合肥市公安局局长程瀚说,两年多来,合肥公安机关着力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坚持“长跑”,开展了打造学习型警队多项主题鲜明的活动,使得合肥公安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端于两年前的合肥公安“大学习、大讨论”,从实战入手,解决了学习和警务实战“两张皮”问题。合肥市公安局将相关学习内容编成考试题库,考题改变过去内容主要是民警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而侧重于实战应用,如案例剖析、信息化深度应用等。推行分类培训,将所有培训内容细化为17个类别、126个岗位,因人施教、因岗施教,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实战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民警提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了队伍素质更加过硬,合肥全面实施民警岗位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战训合一”训练机制,显著提高了民警综合素质、实战本领和执法质量。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公安共举办战训队334期,参训民警6919人次,参加各类应急处突和执勤任务2336批次。

  “没想到这次学习会给我们基层民警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学习和警务实战形成对接,让学习有了载体,使警务实战获得了依托。”合肥高新派出所所长王旭说,以前,民警办案时,接手案件后回来要翻书找法条;现在,一到现场,民警就能心里有谱,不论是取证还是现场控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都能做到有的放矢。现在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基层民警凭借所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处置得当。

   从“小”做起牵住警民和谐“牛鼻子”

  不久前,学府社区的合工大教师向社区民警方宗田反映狗患严重,可那么多家都养犬,工作从哪找突破口呢?老方与AB岗执法民警吴龙反复研读相关法规,先张贴告知书,要求违规养犬者先在一定期限内自行处置,再争取街道配合组织清理、遣送违规犬。由于处理办法兼顾了养犬者和怨犬者的权益,民警们赢得了双方的理解和支持。

  从小事做起,从小案抓起,合肥公安民警牵住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牛鼻子”。从2007年5月1日以来,合肥全市公安服务窗口在所有节假日期间正常对群众开放,天天都是工作日,去年起又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午间服务不中断,并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新举措,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

  “小事连民心。走到群众中去固然重要,更能赢得群众尊重的还得从群众关心的小事情、小案件做起。”合肥公安局庐阳分局局长赵甄说,在服务和执法上对民警来说1%的疏漏,对百姓来说可能就是100%的不满意。

  近年来,合肥公安局不断强化“小事连民心”的理念,使广大民警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主动从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情”入手,加大了打击防范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性案件,把追逃追赃情况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挽回损失,推行案件回访制度,告知受害人侦破工作开展情况,教授群众防范能力等等。一些基层公安机关还出台更为细化的措施,以保障群众的小事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如有的分局要求,遇有暴力案件或其他敏感复杂案(事)件报警或指令,所队值班领导必须出警;除特殊情况,伤害案件必须在受案24小时内将报案人、受害人、现场目击证人、现场抓获的嫌疑人材料及现场勘查等证据材料固定完毕,案情复杂,无法在24小时内固定完毕证据的,应当立即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

   防控并重实现维稳能力张弛有度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累计投入370.53亿元,超过“九五”、“十五”时期城建总投资的两倍,集中完成653项城建工程,建成道路631.33公里,累计完成拆迁589.98万平方米,涉及15754户。

  按理说,涉及如此庞大的群众利益调整,诱发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在所难免。可合肥偏偏没有产生这些惯性,相反,却实现了“无较大规模越级上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恶性案件”,尤其是合肥的“大拆违”,拆除违法建筑1380万平方米,实现了“零补偿、零冲突、零事故”,创造了维稳工作独一无二的“合肥经验”。

  毫无疑问,合肥公安机关是其中的主力军。说到其中的做法,程瀚说,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维稳工作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突出源头防范,在城市建设政策制定中体现群众意愿,做到民生至上;突出依法行政,在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保障群众权益。对群众不理解、有反映、想诉求的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基础,对于少数群众上访,在处置中严格本着慎用强制措施、坚持对话协商的原则,坚持第一时间与群众对话协商处置……这些都是公安民警留下的轨迹。

  合肥公安机关汲取了近年来一些地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教训,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敏锐,坚持关口前移,预事在先、预警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减少风险对抗。由此,合肥公安机关提出了“处事不如预事”的处置思路,使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了预事在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合肥公安机关主动参与前期政策研究等工作,开展社会稳定分析评估,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分门别类地制定了30多个处置预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影响稳定的隐患。

  据介绍,去年,合肥全市群体性事件起数和参与人数同比下降68.38%和65.02%;今年以来,又分别下降41.84%和32.34%。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合肥公安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去年,合肥市群众安全感达95%,对公安工作满意率达97%,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合肥的公安民警们已能够主动适应公安执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守住了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执法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迎来了最好时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