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基层综治网络覆盖城市角落治安形势持续平稳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通讯员 李征 田佳成
很多基层政法干部常常把社会稳定工作比喻成火山口,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提心吊胆。然而,山东省枣庄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秦元祥对此却是气定神闲!
“枣庄市治安形势之所以持续平稳,全靠这张覆盖全市角角落落的基层综治网络。”秦元祥告诉记者,他如此的“底气”就来源于该市近年来实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网底工程”。
90%村居参加“治安双保”
近日,丁庄村村民丁某在保险公司领到了1500元的理赔款,一个月前,他家的摩托车被盗,派出所和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决定先予理赔。
“今年年初,我们花25元买了治安保险,没想到真管用。”丁某说,“现在村里白天黑夜都聘请了保安巡逻,这种偷盗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即使被偷了,保险公司也会埋单。”
据悉,推广和实施“治安双保”政策是枣庄的首创。村民交给保险公司的25元治安保险费,其中10元作为家庭财产保险,另外15元将作为治安管理费返还给村里聘请保安。
“广大农村和城郊接合地带由于经济欠发达、治安经费紧张等原因,治安防控措施往往难以跟上。同时,村民们丢了东西,财产受到损失也没有理赔保障。”枣庄市综治办综合科科长宋诚说:“‘治安双保’政策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通过保安和保险两大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我们不但解决了村民财产损失的保障问题,也解决了农村治安巡逻力量的组织问题。”
据悉,枣庄市推广的“治安双保”政策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创新,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189个村(居)、63万户参加了“治安双保”,分别占村(居)和村(居)民总户数的90%和88%,驻村保安人数达到2962人,建成警务室327个,实现了“公安得警力、企业得效益、群众得实惠、社会得平安”多方共赢的效果。
“三大员”守住维稳第一线
“有人在煽动沙河子社区的村民,在全运会开幕之前去省里上访。”10月15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党委书记殷昭焕一走进办公室,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师祥就紧跟其后,向他汇报了这一重要信息。
“这条信息来源于沙河子社区的信息员。”殷昭焕说,“近期,该社区由于拆迁用地补偿问题引发矛盾,有人就想在全运会开幕之际煽动村民到省里上访。”
对此,光明路街道综治办立即启动了矛盾纠纷联调预案,协调土管、司法、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沙河子社区。两个小时后,那些原本情绪激动的村民慢慢平静了下来,表示相信街道和社区能处理好他们的问题。
“其实,这种需要街道综治办出面调解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少了,一年到头屈指可数,很多不稳定因素在社区和农村就已经顺利化解。”枣庄市市中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鑫说,“近年来,我们给每个农村和社区配备了统称‘三大员’的信息员、治保员和调解员,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为了确保“三大员”安心积极地开展工作,当地还专门从财政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他们发工资,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该市依靠基层综治组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679起,化解5650起,成功率达99%,避免群体性事件75起1151人次。
记者了解到,在村居“三大员”的主导之下,农村(社区)逐渐形成了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和巡逻为一体的村级群防群治组织,构筑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坚实防线。
综治工作中心覆盖率67%
寿丰和妻子从外地来枣庄打工,刚刚租了房子,房东就告诉他抓紧去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办理暂住证。
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寿丰不但顺利地办理了暂住证,还登记了计划生育信息,在该中心的劳动信息窗口,工作人员更是帮他录入了劳动就业信息,并答应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将第一时间通知他。
构建多位一体的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是枣庄市委政法委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各乡镇(街道)综治办的牵头下,维稳、公安、司法、民政、“610”、信访、社保、国土等有关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建立起了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形成了大综治工作格局。
“以前老百姓要办点事情,一旦牵涉多个部门,就得不停地来回跑。一些部门要是遇到难题,也往往会互踢皮球,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枣庄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黄继忠说,“多位一体的综治工作中心有效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整合各方力量,相互协作,最终形成了党政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系。”
截至目前,该市64个乡镇(街道)已经有43个建成了综治工作中心,覆盖率达到67%。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当地已全面建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网络,并积极发挥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效。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没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
“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不但要有网络和机构,还得要有办事的人,更得要有办好事的工作机制。”秦元祥说,“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健全组织和整合资源,全面实现了综治组织建设的网络化;通过健全制度和规范运行,实现了综治工作机制的系统化;通过拓宽渠道,多方筹措,实现了综治经费保障的多元化;通过加大投入和强化保障,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坚实的‘网底工程’最终让党委政府放心,让老百姓舒心,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