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1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10:42  深圳晚报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13)

  上期回放

  袁伟民说,我们为了北京申奥成功,积极做中国的朋友的工作,希望他们也把票投给罗格。而这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却做反工作,让我们的朋友把票投给金云龙。

  这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57岁时出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分管外事工作。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派往奥申委参与外联工作的所有外事干部,都曾经是他的部下。他们中有些人发现这位风度翩翩的老人,他们心目中曾经敬重的老前辈、老领导,忽然间变得让他们不认识了:他再也不像当年那样强调“外事无小事,有事要报告”了;他再也不讲“任何时候都要贯彻国家制定的外事方针,遵守外事纪律了”;他再也不教育部下“要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位置了”。而听见他向人解释和宣传比较多的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不是一个国家派到国际奥委会去的代表,而是国际奥委会派到这个国家的代表。强调委员要有“独立性”,不受干扰。也许,这就是他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自认为可以不顾奥申委的总方针,不听招呼,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执意支持金云龙的理论依据。

  北京第二次申办时,他已经72岁了,离开中国奥委会、体委领导的位子已经将近10年了,这段时间他变化较大,这段时间大家对他有意见:他以前是代表国家去的,但是自从他退下来以后,完全改变了,是代表个人了。中国奥委会工作人员也反映,他出席国际奥委会会议和活动的内容很少与中国奥委会沟通,常常是他向媒体公开后,中国奥委会才知道。外联司的干部很为难。

  他与媒体的关系密切,善于引导舆论。叫人难以理解的是,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他到处作报告,频频接受记者专访,他写文章、著书立说,不仅把事情的真相掩盖得严严实实,甚至流露出:北京申奥成功,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票,不是投给北京的,而是投给他个人的感情票。应该说,这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在北京申奥陈述报告中的讲话是成功的,尤其是最后一段很感人,但也不能夸大其词到委员们就是因为听了他的讲话,给他投下了感情票。

  一个参加了北京申奥全过程、在一线工作的知情官员给袁伟民写信说:“现在人们有个误解,认为北京获胜,主要是×××(指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的功劳和他在陈述时的最后讲话,他自己几次对记者讲话,包括他的莫斯科日记中都这么说的。我认为这不是事实的真相,应该出面澄清。”

  中国越来越开放了,人是有个性的,但也不能强调所谓的“独立性”,把个人放在国家之上。袁伟民本来也不想再提这件令人非常不愉快、非常遗憾的事情了,但是最终还是想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酌情讲出事实真相。目的是:一、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二、让年轻人和外事干部从中吸取教训。作为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在国家利益和原则问题上,是不能回避矛盾的,越不敢碰,越不解决,越棘手。

  女排“假球”事件:此路永远走不通

  2002年8月份,逐渐成熟的新女排迎来了第一场重要的比赛——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比赛在德国进行,为了取得好成绩,中国女排专门联系了荷兰排协,希望能早些时候到达欧洲,进行适应性训练,而荷兰排协也非常友好地为中国女排提供了所需帮助。临行之前,袁伟民为全队做了动员,他特别嘱咐徐利和陈忠和:“这次机会很好,依我看,你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到了有希望拿冠军的火候了。到了德国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来电话找我!”

  已经有实力获得冠军的中国女排,太想抓住这次机遇,重登久违的世界冠军宝座了。赛前徐利和陈忠和就开始精心算计这复杂的赛制,希望利用这种赛制,合理避开一些中国女排认为比较难打的队伍,想用一种最省力的办法顺利进入半决赛、决赛,他们以为这是赛制允许的、合法的,无可非议。

  下期预告

  中国女排用故意输球的方式第一次避开了自认为难打的对手意大利队。一向严谨认真的东道主德国人不高兴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