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师谢幕,赤子远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0:02  红网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于公元2009年10月31日谢幕远行的钱学森,就是一位竭尽毕生精力献给其钟情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国科学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国人乃至世界人心目中,身为泰斗级人物的钱学森,已经变成一个符号象征。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科学研究领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无论是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期间,抑或留学海外接触欧风美雨的时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服从真理”、“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被一个叫钱学森的人诠释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叹为观止于这位科学巨人在航天技术和导弹技术等领域的卓越建树,在对其抒发表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般尊崇敬畏的同时,更为当今功利浮躁世风之下科学精神的渐行渐远深感担忧。钱学森的谢幕,标志着一个科学时代的终结。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不再青。科学家钱学森的另一个身份是始终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者。早年的钱学森,深深痛恨列强入侵、政府腐败的内忧外患,强烈地体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常识真谛,义无反顾走上了“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语)的科学救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人“钱学森无论走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的叫嚣恐吓,钱学森威武不能屈,“虽九死其犹为悔”,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直面帝国主义“中国人造弹子,连裤子也穿不起”的冷嘲热讽,钱学森和他的团队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为国争光,创造了令后人荡气回肠、引以为耀的“两弹一星精神”。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几十年来,钱老甘于平淡、守候寂寞,为推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披肝沥胆、耕耘不辍。老人家将一腔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动力,献给了华夏,感动了中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科学精神和赤子之心是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胸怀祖国,攀登高峰,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将是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对钱学森的最好纪念!

稿源:红网 作者:董永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