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越封杀越“奥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2:10  汉网-武汉晚报

  越封杀

  越“奥数”

  近日,由于成都本地奥数补习老师遭禁止补课,培训机构连夜从外地请老师教学。据悉,部分家长仍表示会继续让孩子补习,其火热程度丝毫未减。同时,奥数授课费用最高涨幅达到了200%。(11月1日《华西都市报》)

  针对“疯狂奥数”,成都教育局不久前正式出台规定,拟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被舆论解读为成都历史上“最严厉、最彻底”的一次封杀奥数之举,在实施之初就面临困局。不得举办奥数培训班,培训机构就更名为“数学提高班”,本地在职教师不得兼职,退休教师和外援就成了抢手货。不无讽刺的是,由于培训市场火爆依旧,而资源紧缺,“封杀令”不仅没有对奥数培训机构构成威慑,倒是有可能是进一步加剧家长的经济负担。

  从现实的角度看,成都教育局出台的“五大禁令”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即剥离奥数的功利化色彩。家长称,“为了上名校还是要继续上奥数”,培训机构给出的承诺依然是“名校小升初要看奥数,择校考试要考奥数,绝对不可能停”。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整个奥数利益链的牢靠。虽然在“五大禁令”中有明文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但这种看似严厉实则泛化的规定,显然忽视了一个现实,在没有替代政策的前提下,以奥数成绩作为选拔优质生源依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其中既有利益的因素,也有惯性的使然。

  从依旧疯狂的奥数,教育部门也有必要对“封杀”式的管理思维进行一番反思。奥数无疑严重异化,违背了教育规律,但动辄“封杀”,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教育管理浓重的人治色彩。事实上,关于成都市要封杀奥数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始终伴随着舆论的争议。成都市教育局也透露,在相关规定出台一天之内,就收到各方面的反对意见2700多条。不管这是不是因为“触动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但既然有意见,都理应得到尊重,而教育部门却“决心异常坚定”,结果出现了最开头的情景。

  正因为奥数的疯狂,教育决策才越发需要理性,避免冲动和盲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