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漫天飞雪 为钱老送行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刚进入初冬的北京一夜变成白色世界。

  雨一更,雪一更,恸伤哀思梦不成。1日一大早,设在钱学森住所内的灵堂就迎来自发前来吊唁的人群。

  大约20平方米的灵堂,摆满了翠柏、鲜花和花圈。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横幅下方是钱学森的彩色照片。照片上钱老的目光仍是那样的深邃,表情是那样的平和……

  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等部门和钱老亲友送来的花圈,摆满了灵堂四周。

  钱老的长子钱永刚说,父亲走得很安详,事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遗嘱。

  顶着漫天的风雪,孙家栋、栾恩杰、任新民……中国航天界的知名专家,一个接一个,来这里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深深地鞠上三躬,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悼念。

  “两弹元勋”朱光亚的夫人许慧君,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代表朱光亚前来表达哀思。

  “光亚因身体原因不能来,一定要我代表他表达沉痛哀思。”眼圈通红的许慧君紧紧拉着钱学森夫人蒋英的手说,“钱老是光亚最敬重的人,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功勋无人能及。”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钱老去世消息公布后,前来悼念的人群就络绎不绝。连夜布置好灵堂后,1日早晨8时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吊唁。为了维持现场秩序,有关部门特地布置了执勤和警卫力量。

  钱学森生前三层楼的住所门前,两边全都摆放着花圈。层层叠叠的花圈,表达着人们对钱老的哀思……

  泪无声,风低呜。人们不尽的深情与怀念,伴着漫天飞雪送钱老远行。

  母校缅怀

  北师大附中校长缅怀钱老

  他在中学就打下坚实基础

  钱学森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当北师大附中积极筹备纪念钱老中学毕业80周年时,惊悉钱老逝世,全校师生无比悲痛。

  不久前,钱老之子钱永刚代表钱老将他的毕业证书捐赠给母校,作为钱学森展馆的镇馆之宝。北师大附中也精心制作了一尊青铜雕塑,准备在钱老98岁生日赠送给他。这两件珍贵的礼物,已成为钱老心系母校和母校心系钱老最好的见证。

  北师大附中校园并不大,其中西南部分曾是师大一附小校园。钱老青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他在此度过了小学四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

  “钱老始终对师大附中怀有深切的感情。”北师大附中校长刘沪回忆说,1955年从美国归来,回到北京不久,他马上来母校师大附中看望老师们。他无数次回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钱老总是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上世纪初,师大附中成立后,即成为我国办学理念先进最优秀的中学。钱学森就是这所中学里的优秀学生。然而,学校的先进,学生的优秀,恰恰不是简单地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而是突出体现在全人格教育,体现在对考试与分数的正确态度。师生们都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重死记硬背,不计较分数的得失。钱老曾回忆,当时师大附中对考试形成这样的风气:“学生临考试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明天要考什么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七十多分,优秀学生八十多分。”如果通过死记硬背、急功近利获得高分,同学们反倒瞧不起。

  钱老曾回忆说:“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了。上海交大四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考上了公费留学美国,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

  在钱学森中学的六年,他虽没有跳过班、越过级,但是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均衡发展,为以后的大学、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助手追忆

  小年轻给他写信 他也认真回答

  涂元季在钱学森身边工作了26年,任秘书兼学术助手一直陪伴钱老到最后一刻。在涂元季的记忆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给钱老写信求教,他一律认真回答。

  1964年,一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人郝天护给钱学森写了封信,这位年轻人竟指出钱老新近发表的一篇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并提出自己纠正的意见。信发出后,郝天护一直不安,不知这位世界力学权威会有什么想法。出乎他意料的是,不几天他收到钱学森亲笔回信:“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在钱老的鼓励下,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由钱学森推荐,发表在1966年3月第9卷第1期《力学学报》上。钱老的鼓励给郝天护以极大的动力,他后来投身力学事业。

  “钱老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永恒的。”涂元季说。

  故乡情缘

  杭州百姓对钱老 有份特殊情感

  杭州市下城区马市街方谷园2号,一幢两层木屋民居。从屋外的画像下,到天井的台阶上,摆放着一束束寄托哀思的白色菊花。

  这是钱学森故居,当年是他母亲的陪嫁品。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将它捐给当地政府。钱老去世后,当地政府决定临时对外开放三天,供人们缅怀。一位街坊说,两天里有很多人来此凭吊钱老。

  杭州某厂退休工人钱榴宝是钱学森的堂侄女,她说,平日里经常通过书信和叔叔交流,对叔叔的叮嘱,她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我一直是个普通工人,小孩子找工作也是自己考进去的。他走了,我们心里很痛,但是想到他生前说过的话,我们对得起叔叔。”她看着钱老的画像说。

  现年78岁、曾于上世纪50年代在钱老手下工作过三年的俞阳泰也来此哀悼,他说,我对钱老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一是他思路总是那么清晰、细致周到,治学严谨;二是总是平易近人,为人谦虚,没有任何架子。“很多外国人介绍钱老时,往往要在前面加‘great’。” 俞阳泰说。

  来故居悼念的人里,还有82岁的侨胞牟琴和老伴,她说:“我们从那个时代走来,亲身经历了中国从羸弱到强大,这就有钱学森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的伟大之处就是让中国人不再害怕外来威胁。”

  提起钱学森,杭州百姓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简历的第一句话是:“钱学森,浙江杭州人……”在这里,钱学森度过了3岁之前的幼儿生活;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每年都回到这里过寒暑假,其间还因病在杭州休养一年;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方面的阻力回国后,还特意带妻儿回了趟杭州老家。

  如今,钱学森故居修葺一新。大门仍保持原来的格局,墙壁进行了粉刷。大门右上方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杭州市文物保护点——钱学森故居”。

  10月31日晚,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向钱学森同志治丧办公室发出唁电,对钱学森同志的逝世表示不胜哀痛,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据新华社、中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