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0越南青年留学成都

  他们为何来中国、来成都留学?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他们在成都过得好吗?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日前,本报记者来到他们中间,亲身体验了一把越南留学生在成都的麻辣生活,为你揭秘成都最大留学生群体。

  据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交大体系就培养过一批越南留学生,他们归国后大多成了建设国家的中坚和骨干,不少还身居政府要职。其中就包括前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友,越南计划委员会主任杜国琛,越南交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阮廷现,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校长、环境保护部部长黎贵安,越南交通部设计院院长陶春林等数十位越南知名人士。

  在成都,活跃着不少国家的留学生群体。据了解,目前在成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来自越南,而越南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在西南交大。据不完全统计,在西南交大,越南留学生就有近300人。

  身份揭秘

  多是越南精英阶层后代

  刚到西南交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记者就被各种肤色的留学生惊呆了。黄的、白的、黑的、棕的,简直就是一个世界大家庭。巧了,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值班的,恰好就是一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

  黎志海,西南交大企业管理在读博士生,留学学龄8年。1983年出生于越南河内的黎志海,父亲是河内交通大学行政管理官员,母亲是当地某高中的英语教师,均已双双退休。拿我们中国话来讲,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黎志海,无疑深受家庭传统文化氛围的感染,自小就和书本打交道,也因此培养了他业余最大的爱好——看书。

  黎志海告诉记者,他来中国之前就十分喜爱和憧憬中国文化,期待有一天能真正来中国感受它的深厚底蕴。2002年,刚高中毕业的黎志海终于得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他向河内交通大学提交了留学申请(西南交大首批越南留学生),顺利登陆成都,开始了他在西南交通大学长达8年的求学征途。

  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记者第一眼见到杜黄河,就被她那种越南女生独有的地域气质所吸引。小小的个子显得十分可爱,大大的眼睛藏在深深眼窝之中,颧骨高且突出,与我国两广地区的居民极像。杜是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在读本科三年级学生,留学学龄3年。有着男孩子名字的杜黄河1988年出生于越南三大直辖市之一、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父亲系胡志明市人所皆知的公众人物,母亲是一名会计师。

  据留学生科科长青松介绍,因为越南与交大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越南留学生也成了该校留学生“多国部队”的主力军,目前在该校的就多达298人。“这其中,不乏越南各界精英人士的子女,可以说是步了他们英雄父辈的后尘。”

  留学原因

  四大名著为媒让我想留学中国

  虽然越南和中国近在咫尺,但年幼的黎志海在国内的时候对中国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唯一能接触到的就只有一些中国的电视影像。“记得,我和中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要得益于在越南热播的中国‘四大名著’电视剧呢!”黎志海说。

  据黎志海回忆,他读高中的时候,越南引进了好几部中国影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都是那个时候被介绍到越南的,这些来自异国的文化大餐,似乎正对当时越南年轻人的胃口,个个等着盼着收看。“当时,第一次接触到的便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代表,我不免被其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情节所吸引。”黎志海笑着说:“我最喜欢的是《水浒传》,武松、林冲……108个英雄人物武艺各有不同,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侠义忠贞的气节让我由衷崇敬。但遗憾的是,那个时候在越南播放的中国电视剧都是被翻译成了越南语的,真不知道中文原版的会不会更精彩。”自从那以后,黎志海产生了到中国留学的想法,以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切身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国风”。

  除了黎志海这类因自身着迷悠久华夏文化而选择来华留学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还要感谢两国大学之间的友好合作。据了解,自2002年起,越南河内交通大学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重新拾起合作培养学生的传统,河内交大首批就向西南交大输送留学生30余名,之后来华的越南留学生逐年增多,到2007年,已有首届越南留学生顺利毕业回国奔赴各种工作岗位。

  成都生活

  苦读八年 他交了成都女友

  2002年,刚高中毕业的黎志海通过了河内交通大学的留学申请,正式来到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大学本科,当初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虽然成都号称“美食之都”,但黎志海发现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越南根本没有花椒这种香料,成都饮食口味偏重,几次朋友约出去吃火锅我都婉言谢绝,又麻又辣的川菜困扰我长达一年的时间。”黎志海有些狼狈地说。

  一年时间过去了,遇到成都的麻辣食品,黎志海不再躲闪。如今的他,反而好上了这口儿,节假日邀上一帮中国朋友在火锅四周围上一圈,不辣还不巴适,活脱脱成了一个“不怕辣,辣不怕”!

  八年里,从最初难啃的汉语学起,从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连楼道的清洁阿姨都认熟了这个越南小伙儿的俊俏脸蛋,黎志海说,这是因为他想力争用好在学校的每一天。

  黎志海被两次保送攻读研究生,羡煞旁人。更让人嫉妒的是,在成都留学期间,他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黎志海的女友名叫小许,成都妹儿,是他研究生时的同窗。黎志海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成都元素是那份独有“悠闲”,泡茶馆、踱美景……较之中国另外的城市,轻松、惬意的成都生活节奏可能更适合自己,而小许正好契合了这些。就算是爱屋及乌吧,爱成都就选择成都女孩,成都女孩热情、大方、善良等特点在黎志海看来,都在小许身上尽显无遗。而被问及博士毕业后是会将就女友留在成都,还是回越南发展事业时,黎志海开玩笑说:“留在成都不成上门女婿了,当然是把她娶回越南噻!”

  来蓉三年 她饱览四川美景

  杜黄河一度为她的名字带来烦恼。“因为我的名字与中国母亲河恰巧相同,不光老师以为我是男生,而且在点名册性别栏上填的也是‘男’,中国同学跟我说话很快,不时还会夹杂一些成都方言,我是有苦说不出。原来他们全把我当成是中国人了。”

  杜黄河郑重其事地将她的名字写在纸上,“Do HoàngHà”,音译成中文便是“杜黄河”。她解释说,名字中的“黄河”二字源自母亲姓黄,而“河”是越南首都“河内”的意思。

  “尽管名字的小插曲给我带来了不少尴尬,但同样我也收获了中国朋友的友谊。”杜黄河说。

  在成都留学的日子里,杜黄河和同龄的中国女孩一样,唱歌跳舞无所不会,但对于她来说,这些无疑又有了一层新的含义,那就是寄托思乡之情。

  据杜黄河回忆,刚来到成都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这时,唯一能排解这种忧虑的就只有哼唱家乡小调。随身听加上从家里带来的歌碟,这成了她业余时间最佳的消遣方式。

  杜黄河告诉记者,每每和朋友去KTV,她总会点唱两首家乡的歌曲,现在她的许多中国朋友之所以会唱越南歌,也都是从她那儿偷师学艺学的。

  除了唱歌跳舞,旅游也是杜黄海一大爱好,她和中国朋友一起,相继拜访过峨眉山、乐山大佛、平乐古镇、武侯祠等四川多处著名景点,而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去乐山大佛。在那里,她听闻了乐山大佛多次显灵的传说,而大佛曾经“闭眼,流泪”的故事更是让她惊叹不已。自此,杜黄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古代小说、历史文集等她都要找来翻看翻看,而诸如《赤壁》等反映中国历史的影片她也十分钟意,遇到剧情不懂时,班上热情的中国学生也都会毫不吝啬地给这位班上唯一的留学生以耐心地解读。

  与越南留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范运超告诉记者,这些越南留学生都会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比如组织他们开主题联欢会、野外郊游等,学校在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也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他们之中资历老的留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安排生活,与这座城市共同呼吸了。

  何去何从

  大多选择学成归国

  面对未来,这群充满梦想的越南留学生有着自己的打算。杜黄河告诉记者,自己选择在这里学建筑学一是跟她爱好绘画有关,她能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目前越南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南需要大批的建筑设计人才,自己归国将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不过现在杜黄河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如今她已经爱上成都,并计划将来能生活在这里。

  据黎志海介绍,他们越南留学生在一起经常谈起的话题无疑是“就业”,面对毕业之后的选择,大多数越南留学生表示出了学成归国的想法。对于越南留学生的这种倾向,黎志海解释说:“中国处在高速发展之中,但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这里的人才需求相对有限。所以,回到国内发展成了我们比较认可的选择。”可是,他也表示,如果中国有好的就业机会,当然他们也会考虑留在这里发展。

  {背景链接}

  第一批越南留学生已成为越南中坚力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年—1966年短短10年时间),当时有“东方康奈尔”盛名的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校园里有那么一群怀揣着梦想的热血青年,他们来自中国西南边陲的友好邻邦越南。

  据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显示,由于历史原因,自1966年后,该校再也没有培养过越南留学生。但就是之前10年在中国留学的那批200余名越南老校友,目前已经成为了越南国家与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承担了越南国内多个领域的重要职务,有国家的领导人、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学者。而恰恰也正是这批在中国磨练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和行业骨干,为越南近50年的发展,作出了卓越功勋和巨大贡献。

  2002年,被称为“留二代”的新一代越南留学生再次登陆中国,重新开启了这扇中越高校友好合作培养人才的大门。目前已有留学生学成归国。

  见习记者 凌超 摄影 李豫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