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梗”介入治疗 90分钟定为“金标准”

  王景余 田华 本报记者 彭博喜

  心脏最怕缺血、缺氧,当血管狭窄超过75%以上时,人体活动时会出现心脏供氧不足,有可能出现心绞痛。当狭窄超过95%或完全堵塞时,就会发生心肌细胞的变性或坏死。研究证明,心肌细胞的坏死是在血流中断,也就是心梗发生半小时左右出现。因此,争取时间是救治心肌梗塞患者的关键。为此,成都军区总医院于2008年5月率先在全市开通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冶疗(急诊PCI)绿色通道,将 “心梗”患者的救治置于优先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国家卫生部门要求的“心梗”介入治疗90分钟“金标准”。

  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 “90分钟”内成为最佳救治时间

  200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的美国国家急性心梗注册研究,报告了一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在27080例“心梗”患者中,症状发作60 分钟内接受PCI者,死亡率最低,而超过120分钟者,死亡率显著升高。 鉴于“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生存率与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将急性“心梗”急诊PCI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 90分钟定为新的金标准。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我国卫生部门的对于“心梗”救治的时间标准。

  据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永健介绍,1999年发表的GUSTO-Ⅱb研究亚组分析显示,自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急诊PCI的患者,其30天死亡率最低,而≥90分钟者的死亡率最高(1.0%对6.4%)。 然而,据资料显示,仅29.3%的患者从症状发作至接受PCI治疗的时间<90分钟,而46%的患者>120分钟。

  绿色通道

  “心梗”救治优先 90分钟标准得以实现

  据介绍,急诊PCI对医院的硬件、人员配备等要求极高,90分钟标准要求手术相关医务人员及时到位,相关检查科室密切配合,还要有充分的后勤保障。这在很多医院特别是夜间开展急诊PCI的难度相当大,因此能否开展急诊PCI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判断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2008年5月以来,成都军区总医院率先在成都地区开通“急诊PCI”绿色通道,医院各门协作,将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冶疗置于最优先的救治地位,从而将救治时间控制在了90分钟内。

  据悉,“心梗”的传统PCI治疗方式通常分为急诊科(初步检查)——住院部(化验服药)——介入室(手术)三个步骤。开通绿色通道后,患者在急诊科做心电确诊并术前服药,然后直接送到介入室进行手术,减少了就诊程序,并获得医疗资源的优先,从而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另据介绍,成都军区总医院对于患者的急诊PCI治疗,其手术过程一般只需要30分钟便可完成。

  患者调查

  时间观念淡薄 患者大多发病两小时后入院

  据杨教授介绍,开通绿色通道后,很好地解决了病人入院后的及时救治,然而有超过90%的患者出现症状后,在家徘徊的时间达到2小时,有的甚至更长,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而失去生命的患者不在少数。

  记者曾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对正在住院的“心梗”患者作过调查,很多患者因先前无心脏病史,所以出现症状以后,未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是“心梗”,认为挺一挺便可无事。铁路职工、63岁的张先生便是如此。他以前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平时喜欢锻炼,退休后曾骑自行车从成都市区出发去过黄龙溪,身体健壮的他从不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在小区内以“铁人”著称。然而10月5日晚8时,张先生心跳突然加快,胸骨附近痛疼,他忍耐了3个多小时,因痛疼不止下楼询问邻居,才被提醒可能是心脏病发作。送入成都军区总医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进行了PCI术,目前恢复良好。另外几名患者也跟张先生如出一辙,身体健康均无心脏病史,发病后未及时送医,直至心绞痛达到难以坚持时才想到就医,这样的后果将使死亡率大大增加。

  ▲友情提示

  从10月12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心肌梗塞”系列报道,着重对引发“心梗”的诱因以及该病的季节性和救治的紧迫性进行了介绍,并对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心梗”作了详细报道。至此,这组系列报道告以段落。目前,正处于天气转冷的季节交替之时,专家提醒,“心梗”多发季节,应引起“心梗”高危人群的警惕。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长期开通专家热线:028—86570341,欢迎拨打这部热线就此病的疑问进行咨询。

  ▲相关链接

  关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心脏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及成都军区心脏起搏中心为一体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科室近年紧跟医学发展的最新潮流,采用了各项新技术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

  经过10余年发展,学科在基础医疗、心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及科研方面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享有很高声誉。中心主任杨永健教授为军内外知名专家,在心脏介入治疗方面有独到的造诣。

  ▲专家简介

  杨永健: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博士后,第三军医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01年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博士,2001~2005在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UCSF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精于心血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精于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股动脉及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

  曾独立申请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独立申请并完成转染血管紧张素II受体反义核苷酸对心肌重构的影响等多项科研课题。“高血压血管重构和功能异常的调控研究”2001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钙信号物质参与心肌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200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重塑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200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还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奖项。

  李德: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后。2004年~2006年在中山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6年,擅长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冠心病介入治疗等技术,在心电生理、冠脉再狭窄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唐兵: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获得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20年,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尤其对危重病的抢救及疑难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从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心律失常介入治疗10余年,研究方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