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是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范例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19年前的良心债》这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完全是意料之中的。”昨日,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导强月新教授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在这组报道刊登之初,他作为读者,就一直在密切关注报道的有序推进。他说,这组报道是非常成功的新闻报道案例。首先是科学策划,既尊重事实的规律,又尊重了新闻规律。其次,这组报道充分体现了媒体广泛联动手法的娴熟运用。报道中,既有湖北媒体与河南媒体联手,又有报纸和网络联合,还有采编人员与当事人、读者的互动,是都市报成熟报道手法的成功展示。再次,这组报道读者反响强烈,社会效果显著,让人们对媒体的建设性力量有了崭新的认识,是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尝试。

  本报新闻组照《5·12汶川大地震纪实》,也给强月新教授带来了极大震撼。他说,汶川地震是个全国性的重大题材,作为地方媒体,在同题报道中,一般是很难与全国性的媒体和本土媒体竞争的。陈勇的这组照片能够最终胜出,确实有独到之处。

  他认为,除了本报记者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牺牲精神之外,还得益于本报科学快捷的决策机制,使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新闻现场,这是成功的关键。其次,记者并未以猎奇的心态一味地展示苦难,而是更多地展现救人的场景,给人以生的希望,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这正是责任媒体的体现。在摄影手法上,记者娴熟地运用了画面语言,既有动态的展示,也有静态的描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灾难中的人和不屈的精神这一主题。“这两组报道,都反映了都市报作为责任媒体的追求,是报纸主流化转型的成功范例。”强月新说。(记者关前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