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希福:延续百年中医治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7:06  大河网-大河报

  

袁希福:延续百年中医治癌路

  

袁希福:延续百年中医治癌路
袁希福,共产党员,现任上海希福抗癌免疫研究所所长、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卫生联盟客座教授。他创办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以“中医中药治疗癌症”为特色,集“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为揭示神秘的中医治癌密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0月12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主办、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承办的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向袁希福发出了邀请函。这位殚精竭虑励志抗癌的袁氏传人,不日将远赴澳大利亚与世界各国的同仁切磋医术与医道。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黄河北岸出了一位名医,此人名叫袁积德,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胄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其为“奉直大夫”。

  其实,袁氏从乾隆年间便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独成一派,收集大量民间秘方,尤其善治疑难杂症。袁积德创立的“阴阳平衡疗法”就是其中的经典和精华,袁氏医方等秘本更是“国医精粹,治病奇方”。经过代代相传,通过对中医药攻克癌症的潜心研究和医术的丰厚积淀,袁氏后人承祖秘方,发扬光大,不断进取,普济民众。

  时光荏苒,岁月不复,转眼到了袁希福肩负行医济众的年代。这个袁氏中医世家的第八代传人,12岁时就在祖父的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上世纪80年代,袁希福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除每日临床应诊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广大农村,为缺医少药的父老乡亲义务诊病。当时,有许多身患癌症的农民到各大城市费尽周折寻求救助,最后倾家荡产仍医治无效。看到他们绝望又渴盼的眼神,袁希福暗自发誓,要用尽毕生心血和精力降服“癌魔”。

  袁希福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师从多位名家。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以及对数十年来所收集的6000多个抗癌秘方、单方、验方和2000余种中药进行细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袁希福终于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治癌新路。

  “三联平衡疗法”的实质是抓住关键病机“虚、淤、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补虚,理气化淤,化痰散结,攻毒排毒”,从而达到调理人体阴阳气血,使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最终使人体回转到自然健康状态。

  临床中,“三联平衡疗法”使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病变与经络穴位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调理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显示出多靶点、全方位、多通道、立体战的灵活策略,因而比单一的药品治疗见效快、效果持久。袁希福认为,癌症不是一个单一的病变,而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映。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最终达到阴阳平衡,化有形于无形之中。袁希福说:“灵活辨证施治非常重要,同是一种肿瘤,病情轻重缓急、虚实寒热各不相同,并发症也不完全一样,‘三联平衡疗法’对症下药,既有固定不变的主方,又有灵活加减的药物,一人一方,体现了个体差异,既科学又合理,疗效自然会提高。”

  袁希福深谙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医学好比一件传世古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倾心保护与珍爱。《袁氏医方》等秘籍就凝聚了袁希福祖辈毕生心血和经验,记录了大量珍贵秘方。如“开噎散”是专门针对食管癌(俗称噎食病)的晚期患者方剂,汤水不进的食管癌患者服用3~5天即可见效。

  几十年来,袁希福独特的抗癌疗法已为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有不少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获得了康复或痊愈。吴素兰,新乡市长垣县人,今年55岁,2000年6月确诊为食管癌,因有心脏病无法手术,当时滴水难进,骨瘦如柴,经人介绍来求药治疗,因喝水困难仅开了7天的药试用,没想到用药3天后症状明显改善,不仅能喝水并可慢慢吞进流食、半流食,随后继续用药一年多痊愈。今年4月回访,吴素兰一切正常。又如山东菏泽脑瘤患者马先蕊、河南油田肺癌患者姚丙午、濮阳县肺癌患者高清莲、山西稷山县肺癌脑转移患者杨会锁、巩义市肝癌患者白淑彩等,均已治愈十年之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可见,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疗效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认识到中医治肿瘤的奇特疗效!如今,经袁大夫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记者李圣云)健康热线:0371-6339563163395632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