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6个省政府部门率先试点“民评官”

  是否共同构建了一个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让人民满意的政府,上级领导的关注与评价不再是唯一标准。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66个省政府部门率先试点,以“民评官”方式变革我省实施了16年的目标管理办法,首度以制度形式保障社会公众成为政府部门绩效的评估主体。社会公众将与政府领导、绩效组织共同考核政府部门。《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将于明年初实施。

  公众评价权重高于省长

  根据《办法》,部门绩效管理评价权重为省长10%、副省长10%、省政府绩效委60%、社会公众20%。换言之,“民评官”在未来管理中,权重高于省长。

  尽管社会公众评价工作规范目前尚未出台,但《办法》已指出,在政府系统内部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的同时,也会组织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专家学者代表,对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成效进行民主测评,权重20%的“民评官”,“服务”成为关键词。对重要专项工作、民生工程等完成情况可适时组织满意度测评。民主测评或满意度测评结果,将会作为部门绩效管理的依据之一。

  此外,省政府绩效委将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法制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打分主要采取机读卡的形式,每张A4大小的卡片上包含所有的评分项目,只需填涂A、B、C、D的选项之一即可。

  任务要完成成本要降低

  我省将绩效管理分为一、二、三级指标,一、二级指标为共性要求,三级指标则是一、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结合各部门实际量身定制。指标体系中,“成本绩效”的首度提出,意指各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付出的代价,降低行政成本、财政支出绩效的情况。

  对照2007年省政府颁布的目标管理办法,在同为分值100分的情况下,旧考核办法主要关注的是部门职能的年度履行情况。新的绩效考核办法中,“职责任务”的二级指标,只占40分的分值。相较之下,对业绩的纯粹要求比重大大压缩,新增内容大部分都是首次纳入评估范畴,“成本绩效”就是其中之一。

  绩效管理看重“软实力”

  对绩效的评价体系部分,与此前展开绩效管理的省市相比,我省加大了“软实力”的占比,从内部自评向公开透明再度迈进一大步,实现唯业绩论、唯GDP论的转变。

  我省66个省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中,“软实力”成为重点,服务质量和自身建设纳入一级指标。前者评估省政府部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接受监督的情况;后者则评估省政府部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早报记者吴楚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