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 “这里是鸟类的国际机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7:18  大众网-齐鲁晚报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

  管理 员 的 床 铺 与 鸟笼之 间 是 一 道 透 明的玻璃门

  “每年鸟类救助中心都要有上百起救助实例,光大天鹅就有20多起。”提起救助站的动人故事,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说,一般救助的都是伤病鸟或者体能下降的鸟类,治疗好的就放飞,因残疾而失去野外独立生存能力的就收养。

  据刘月良介绍,目前,在保护区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金雕、大鸨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49种,野生动物品种数量达296种。

  对此,他解释说,首先是老百姓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是“鸟类的国际机场”,从俄罗斯到澳大利亚以及环西太平洋一线,是两条鸟类迁徙通道,经常有大批鸟儿迁徙时在这里停留。

  近年来,由于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吸引了大量新品种的野生动物前来。

  另一个保护禽鸟的重要措施是人为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比如在鸟类重点进食区种植冬小麦,给越冬鸟类提供食物。目前,保护区内种植了3000多亩小麦和30 亩白菜,“工作人员只种不收,全部提供给禽鸟做食物。”

  据悉,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建立,总面积达1530平方公里,占东营市面积的五分之一。

  刘月良感慨,近些年来,生态保护区的发展效应立竿见影。“过去的东营是电线杆子比树多,现在生态保护意识很强,提出湿地水城等理念,气候逐步改善,空气优良的天数每年都在增多。”

  除了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大片湿地的发展扩大,还有效防止了“风沙源”。刘月良说,保护区的建立还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对东营市的保护,而是整个环渤海区域的生态保护。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