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沂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7:19  淄博新闻网

  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周边地市学生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农村中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鳞次栉比;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武装”到农村完小和班级……

  近年来,沂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最优质的资源用于教育,把最大的投入用于教育,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沂源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国祥告诉记者:“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始终把教育当作一项惠及民生、事关长远的民心工程来抓。”

  城乡孩子同享一片蓝天

  记者在悦庄镇中心小学看到两组图片:一组是破旧的校舍、简陋的教具;一组是崭新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餐厅,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微机室、舞蹈室……

  新旧对比两重天。校长郑作奎介绍,学校占地36亩,有29个教学班,在校生1236人,服务周围27个村,目前,学校已创成省级规范化学校,当地老百姓成为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悦庄镇中心小学的“华丽变身”,只是沂源县重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沂源县通过财政拨款、对上争取扶持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新建校舍面积8.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108万元;实施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新建沂源一中,扩建沂源二中、职教中心,新建校舍面积14.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2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完成投资675万元。“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成为当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扶困助学实现“全覆盖”

  “我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山东科技大学大一新生焦杰含泪说道。

  焦杰是三岔乡董家峪村人。去年,他父亲突遇车祸去世,姐姐患肝病尚未痊愈,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奶奶需要赡养,全家仅靠母亲一人干点农活维持生计。今年8月,他以607分的成绩被山东科技大学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面对高额的学费,一家人既喜又悲。在焦杰孤独无助的危难时刻,县委、县政府设立的“沂源县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颁发了5000元助学金,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为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该县不断拓宽救助渠道,把贫困生救助作为完善困难群众“十二条保障救助线”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在义务教育段,全县1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扶困助学基金”,基金总额达354万元,累计救助学生7000余人次。

  “导师”作伴好成长

  “孩子父母做不到的,老师做到了,孩子在学校俺一百个放心。”石桥乡中心小学四年级4班学生沈栋的奶奶感激地说。

  沈栋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周前,他在学校闹肚子,不小心弄脏了裤子,自己无法洗刷便躲在学生公寓里哭泣。51岁的生活指导老师陈风信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打来热水给他洗澡,并回家为他找来换洗衣服。

  今年春季一开学,县教体局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学,还要做孩子的父母和知心朋友”。目前,该县已有4500余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把脉开方”,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彻底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崔葳 尚峰 齐化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