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湖遗址大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7:3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湖,是令人神往的圣湖。可是,你能想象到数千年前的青海湖畔是什么样子吗?2009年9月16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海晏调查队在上草褡裢湖发现一处人类遗址,这个遗址与此前发现的多处人类文化遗存,共同传递着三千多年前青海湖畔人类活动的神秘信息……

  上草褡裢湖遗址:部族居住区?

  10月27日早上,在海晏县图书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启录的带领下,我们简单准备了点午饭后,便从海晏县城前往青海湖畔。

  越野车在笔直的公路上飞驰,每经过一个地方,李启录就给我们讲述一段那里的历史:这是汉代的烽火台,这是霍去病的墓地……千年古迹,默默等待着人们去了解和探究西海郡灿烂辉煌的历史。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青海湖边。上午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湖水,湖水与蓝天相连,波光粼粼。在青海湖东两三公里的甘子河乡境内,有两个紧挨着的蔚蓝色的小淡水湖,湖呈褡裢状,当地人依据它们的形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上、下草褡裢湖。我们想要探究的遗址就在上草褡裢湖的西岸。9月16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海晏调查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人类文化遗存。

  离开公路,汽车驶进草地,艰难地前行了约一公里后,再也走不动了。我们步行好长一段,才到上草褡裢湖遗址。湖边的草原上有几处隆起的墙体,呈弧形,依湖而建,分布在湖的西侧,约六七百米长。站在遗址高处,能明显看出远处的几处墙体断断续续延续了约一公里。在弧形墙体的内侧,一块圆形草地高高隆起,与墙体构成一个上升的台阶。这里是什么地方?居住着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堵长墙?带着困惑,我们沿着墙体在遗址地表找寻答案。

  墙体旁,随处都能找见红、黄、黑等不同颜色的陶片,陶片粗糙,材质不一,纹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指甲纹,表面布线排列紧密,我们发现,所有陶片中间都加了沙子。李启录说:“加沙的陶器年代较不加沙的久远,也较粗糙。精致的陶器历史时期是比较靠后的。”

  墙体内有一层厚约80厘米的灰质,其中夹杂着很多兽骨和木炭。灰层的存在,证明这个地方是一个生活区,而且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在少数。在隆起的墙体上有很多大石块裸露在外。按照李启录的说法,当地是没有石头的。普查时,他们起初以为这可能是石圈墓,尝试着发掘了一下后,发现不是。这样看来,那些石头明显是为了加固那些墙体,从别处搬来,很可能就是用来防御其他部族入侵的。

  弧形墙体的外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尽管已是深秋,木凋草黄,但从高及膝盖的衰草可以看出,春夏时节,这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李启录说,附近再没有比这片草原更好的草场了。

  峡里脑湖遗址:沙漠的前身是绿洲?

  其实,不仅在上草褡裢湖边有遗址,距青海湖西北侧一百多公里处,分布着大大小小数百个湖泊,其中有很多是淡水湖。李启录等人通过近三年的普查发现,在这些淡水湖附近,有人类遗址好几十处。

  在李启录的指引下,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青海湖东的峡里脑湖遗址。峡里脑湖遗址分布在广阔的沙漠中,汽车无法靠近,我们徒步往里走。虽然两公里路不算太远,但在沙漠里行走特别费劲,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跋涉才到了峡里脑湖遗址的分布地带。在峡里脑湖遗址,所见的陶片和上草褡裢湖遗址中的一样,但经过数千年的风沙吹打,陶片表面很光滑,颜色也更分明。这说明,这里生活的居民和上草褡裢湖遗址生活的居民处在同一时期。在沙漠中,有许多未被沙化的原始土层,那些地方,能找到很多陶片、骨质用具等东西,李启录说,春季的大风将这些沙子吹走之后,能够看到的陶片和兽骨更多。

  茫茫沙漠,一望无际,我们不禁怀疑,这些陶片是路人留下的,还是当地生活过的居民留下的?李启录说,从陶片的数量和分布看,应该是当地生活的居民留下的。那么,在这沙漠里,怎么生活?李启录指着不远处一块突出来的足有两米多厚的原始土层说,这片土地在沙化之前,很可能也是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好草场。

  李启录说,峡里脑湖遗址分布比较广。文物普查时,天刚亮,他们几个人就带着干粮和水出发,吃喝在沙漠里,走到天黑,也看不完一处遗址。李启录此言不虚,在峡里脑湖遗址分布区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累得走不动了。

   环湖遗址:西王母国所留?

  资料显示,卡约是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以我省湟中县李家山镇卡约村命名的。早在1923年,我国考古队队员和瑞典地质学家安德逊合作,在卡约村西北1公里处的潘家梁台上,首次发现了卡约文化古代遗存。

  “在青海湖周边和河湟地区发现卡约文化遗址是非常有可能的,在3500年前的卡约文化时期,居民以狩猎和游牧为生,已经有了农业生产。”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得祖说。卡约文化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青海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说明在3500多年以前,也就是青铜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繁衍。从1923年至今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居住在青海的部落先民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同时有一定的农业生产。

  “卡约文化是青海的本土历史文化,因为只有在青海境内才发现过卡约文化遗存和遗址。专家学者都认为它是西羌文化。”我省著名民俗学家井石说。

  今年5月5日,井石发表了一篇名为《从卡约文化墓葬群的分布及出土文物的级别试谈西王母国的范围及其政治中心》的署名文章认为,西王母就是3500多年前生活在青海的羌人女首领。这就把昆仑神话传说中的主要人物、神圣无比的西王母从天上请回了她和她的子民们曾经生活过的青海大地。而卡约文化遗址和遗存在我省的不断发现,是对这一研究成果的有力佐证。井石说,卡约文化反映的是早在3500多年以前的青铜器时代就生息、繁衍在青海东北部湟水流域的羌戎部落先民们的文化,而研究西王母国的学者们都指出,这个时期的羌戎部落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西王母国。从现在所发现的卡约文化墓葬群来看,它在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可见,当时西王母国疆域之大。

  学者李文实先生在其《西陲故地与羌藏文化》中也指出,“西王母神话来源于昆仑之丘,而这昆仑之丘,其地就在今青海地区。而这块地区,则是古氐羌生息活动的主要所在”。(作者:朱西全 蔡文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布线 少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