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门:把跳槽的烟农“挖”回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8:15  淄博新闻网

  “现在有了齐全的配套设施和扶持政策,种黄烟就是种黄金叶。”沂源县土门镇菜园村的毕增先一边喜滋滋地拾掇着新建的密集型黄烟烤房,一边向前来参观的村民们介绍心得。

  别看现在毕增先一个人就种了50亩烟,还雇了帮手当了老板,可几年前,他却是个“跳槽”的烟农。菜园村红质土壤覆盖率高,半阳坡地段多,昼夜温差大,种植黄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多年来,由于烟农大多自我发展,受烘烤条件、种植规模、种植技术制约加大,烟农收入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许多烟农不得不放弃这一绝好的地理资源优势,“跳槽”种植其它农作物。

  今年以来,土门镇把“抓特色、打品牌”作为加快全镇农业快速发展的“引擎”,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特色板块,先后建成菌草、小杂粮、果品等18个有机生产基地,带动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为充分利用好区域资源优势,把“跳槽”的烟农“挖”回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辟农民致富的新通道,土门镇党委政府实施了“金叶增收工程”。

  他们积极向市县烟草公司争取有机黄烟基地建设资金300余万元,聘请专家在村里建起了350亩水、电、路配套齐全的高标准黄烟基地,免费对全体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和典型示范作用,他们将种植理论、实践都过硬且年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聘为“职业烟农”,给予“特殊待遇”——免费新建密集型烤烟房、交纳养老保险、第二年无偿提供机动三轮车、资助子女上学……强大的激励政策燃起了村民种植黄烟的热情,70%的村民被“挖”了回来,“当职业烟农就是过瘾,种1亩地烟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1500元,50亩地就是7万5。”毕增先越介绍越带劲,一脸的自豪。

刘淼 唐本军 任道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