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阎建国:苦难磨砺多彩人生

  □本报记者 徐德高 通讯员 孟阳

  人物名片:阎建国,男,1960年生,江苏省如皋市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国自强模范,江苏省肢体残疾人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如皋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身高1.78米,体重100公斤,身材魁梧,左手撑着一根拐杖,这是阎建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别看我表面上这么壮实,其实我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脂……”虽是初次见面,但是阎建国热情而坦率。很自然地,采访就从回顾他的成长经历开始了。

  艰难的人生之旅

  3岁时,阎建国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他踏上了艰难的人生之旅。小时候,他曾2次掉进河里差点淹死,11岁时患上急性脑膜炎,并留下了轻度后遗症。18岁之前,他为了保住残疾的左腿,在医院先后挨了18刀,但手术的结果是至今仍无法脱离拐杖行走。说到这里,他捋起左腿的裤管告诉记者:“我的左腿不但比右腿细一半,而且还短了6公分,为了保持两腿平衡,我在左鞋里垫了一块6公分厚的鞋垫。”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1月,他在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右手伤残。如今,他的腿上、臂上、背上多处埋植着不锈钢支架。

  尽管命途多舛,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从小,他就酷爱乒乓球运动,而且打得很好,也因此在如皋和南通小有名气。1982年,他高中毕业后进了如皋无线电三厂当工人。

  “要知道,即使身体健康的人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更不用说残疾人了。”阎建国进了工厂后,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又喜好文体活动,不久,他被选为厂里的工会干部。1985年和1986年,他靠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3000元钱,连续两年自费举办了如皋市和南通市“残疾人乒乓球邀请赛”。1989年和1991年,他又先后两次组织了如皋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和南通市“残疾人运动会”。1987年,在他的牵头下,江苏省首家县级“伤残人体育协会”在如皋成立,他被选为会长。1988年3月,作为南通市残疾人的唯一代表,他出席了全国首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6年上半年,他再次面临严峻考验。这一年,他和爱人双双下岗。面对每月90元的工资补贴,阎建国没有一句怨言,迅速作出了“不等不靠、自找出路”的决定。很快,他将目光瞄准了为建筑工人定制服装的劳保服装市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开拓市场,他拄着拐杖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为了节省资金,他每晚只住几块钱的旅馆,啃面包、喝凉水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经过两年多的拼搏,阎建国终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创办了北京华丰制衣有限公司,从事劳保用品的生产和销售。

  “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立业之基。”阎建国在创业中“一诺千金”。2001年7月,他冒着高温酷暑,前往中铁十一局渝怀铁路指挥部送货,没想到途中遇上山体塌方,道路被阻断,车辆根本过不去。为守信用,他请来当地民工扛着2000套服装,翻山越岭,连夜把货准时送到了工地。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指挥部的领导,当场表示愿与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订单都给了他。“讲诚信,自然就会得到尊重和信任。”阎建国说。

  就这样,凭着对人的真诚和对事的守信,阎建国的销售网点不断延伸,他的企业也从弱到强,除了在北京的公司外,还在家乡如皋创办了一家劳护用品厂,吸纳了数百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共同创业。

  阎建国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当上如皋市残联副理事长后,他就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全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上:“如皋的8万名残疾人,共同拥有一个‘就业培训基地’,如果把这一头的工作抓好了,既解决了残疾人的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7月,在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阎建国因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而被表彰,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在阎建国的人生经历中,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这是阎建国秉持的处世原则。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一个饱经不幸的人。我感激大家对我的关爱,我更愿意把关爱回报给社会。”

  “身残志坚创大业,心善助学显美德”、“万元助学留佳话,身残心坚心灵美”……记者看到,在阎建国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据如皋市残联一位熟悉他的工作人员介绍,阎建国创业成功后,不仅不忘回报社会和家乡,还把助残助困看做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2006年初,阎建国在从南京赶回如皋的途中遭遇车祸,右手粉碎性骨折。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几天手上还打着石膏的他,已经来到如皋市下原镇一户贫困残疾五保老人家中送慰问金。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些年来,无论是首都的市政建设,支持西部大开发、家乡的公益事业,还是帮助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和儿童,都有他资助的善款。他收养的9名贫困孤儿,其中6名已考上大学,有的入了党,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

  一件件济危扶困的好事,深深感动了周围的人们。2009年1月,阎建国因病住院时,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前来探望,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双手捧着一面“好人阎建国”的锦旗,送到了他的床前。原来,阎建国在住院期间,得知一位14岁的女孩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于是带头捐款,这一善举立即带动了更多的好心人解囊相助。

  据统计,阎建国从1996年到北京创业至今,累计捐款290多万元,受他资助的困难群众达300多人。

  阎建国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事迹不仅在残疾人中树立了威望,而且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2008年3月,如皋市委破格提名阎建国为如皋市残联副理事长人选。同年3月28日,在如皋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如皋市残联副理事长。

  “不能光按表决器”

  阎建国是江苏省480万残疾人中唯一一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很珍惜这份职责,他说:“人大代表不能光按表决器,还要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事。”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阎建国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大会期间,他提出了有关重视残疾人保护、支持家乡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等多项建议。

  大会闭幕回到家乡后,阎建国又拖着疲惫的身体,积极宣传全国人代会精神。从如皋、南通到南京,一共作了45场报告,累计听众达1万多人,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以及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有些会场设在五楼、六楼,没有电梯,他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上挪;有时一天要作三四场报告,他的嗓子都变得沙哑了。

  阎建国对特教事业情有独钟。在今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本科大学的建议》,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阎建国认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不是很好,残疾人比肢体正常的人更难就业。因此,应建立一所全国性的残疾人本科大学,让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深造,为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闭会期间,阎建国依旧不忘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2008年4月,他应邀列席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了《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工作。

  2008年10月的一天,刚刚做完手术的阎建国从如皋市如城镇迎春街道干部口中得知,该街道宏坝地区的居民很想和他见面聊聊天。他不顾自己的创口仍在渗血,当即答应下来。两天后,他强忍疼痛,来到社区,与居民代表们长谈了两个小时,他边听边问,就医疗保险、环境保护等问题,和大家沟通交流。

  如今,阎建国经常深入基层,他说:“人大代表为人民,不能光在嘴上说。现在我在全市残疾人中要算最累的一个,但也是最光荣的一个。”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