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节目“出洋” 上海“码头”搭“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9:1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张裕

  奉上一杯普洱茶,请听一曲《小河淌水》。在银饰叮当的少数民族姑娘围拥下,老外们乐呵呵地和王峻谈生意、签演出合同。王峻是云南省文化厅厅长,这次,他带着16人的团队专门来沪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10月19日,交易会第一天,“云南队”便遇开门红,歌舞《茶马古道》、杂技《雨林童话》等8台剧目被相中,美国、俄罗斯等8家演出运营商当场签下合作意向,邀他们去演出。

  王峻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好比出海的码头,他们那些极富民族特色的节目,就像藏于深山、向往跨洋过海一展风采的美少女;而这个码头吸引来的许多海外演出商,则是升帆待航的船。

  11年,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000多家海内外演艺机构光顾上海“码头”。仅本届,就有500多个中国节目与演出商达成初步意向,有望搭上驶向国际演出市场的“船”。

  没想到晋剧还能出国演

  10月17日,晋剧名角谢涛带着她的太原市青年晋剧团在东京演了两场《魅力晋剧》经典折子戏专场,耍翎子、耍帽翅、耍水袖等等绝活一亮,观众席里惊叹声一片。演出一结束,《读卖新闻》广告部经理广田先生立即提议,邀请《魅力晋剧》明年再赴日本,至少巡演20场。身在日本的谢涛惦着上海,因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这几天正在举行,出国前她已安排人参加;而去年,正是在这个“码头”上,广田看了《魅力晋剧》,这才有了这回的“试水”赴日商演。

  谢涛4年前并不太情愿来沪参加艺术节交易会,因为根本没想过晋剧还能出国演。架不住组织者热情相邀,她带着3个晋剧小节目匆匆赶到,一下飞机就直奔“推介演出”现场。没想到,节目演完,五六家国外演出机构就围了过来,争着要谈合作。1年多后,晋剧出国,谢涛的《范进中举》进了巴黎的阿迪亚尔剧院;去年她和剧团应邀去了俄罗斯;下个月谢涛和广田又要聚首上海,商谈明年赴日商演的具体事宜。

  和晋剧一样,我国不少文艺院团原先处在“半封闭”状态。演出渠道狭窄,与国际演艺机构和网络基本绝缘,不知出海的“船”在何处;有时碰到了海外演出机构,又不懂那套游戏规则,或是登不上“船”,或是稀里糊涂跌了自己的价。

  艺术节交易会最初几年,中国的剧团来了,外国演出商也来了,却因语言不通、规则不同,无从谈起。那时,交易会的很多中方展位上,只坐着几个漂亮的女演员,老外来谈,她们摇头——洋文,听不懂啊。至于演出费、道具的数量、巡演的档期等等,更是一问三不知。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说:“这就如同在黑暗里,中国姑娘与外国小伙相互抛媚眼,谁能看得见?”为此,她花大力气培训“主谈人”,搞“演出推介奖”的评比,教国内演出机构如何做中英文自荐材料、如何与老外谈判、如何规范运作流程。几年辛苦,大有收获。开头几届交易会,成交较少;到第六届,渐见起色,那一年有了82个口头意向;今年第十一届,达成的意向已达500多个。

  干脆做起了“长年红娘”

  要在艺术节交易会短短两三天的会期里,让国内剧团与海外演出商“极速配对”,当然难;于是艺术节交易会干脆做起了“长年红娘”。

  海外演出商的需求,是交易会最关心的。每年,他们或出国面洽或热线沟通,“探听军情”,掌握国际演艺界协会(ISPA)、国际艺术经理人协会(IAMA)、欧洲艺术节协会等30多个海外大买家对节目的最新需求。之后,将这些信息发给中国演出机构,牵线搭桥。不少在交易会现场对上眼的“恋爱”双方,其实交易会开始前就已在接洽。

  还没来中国,美国中西部演艺联盟的大卫就在艺术节交易会提供的信息里,瞅准了心仪的对象——云南独特的器乐演奏。10月19日,交易会推介演出专场上,当听到云南的艺术家用树叶吹出的动人曲调,大卫眼睛都瞪直了,再一听葫芦丝的悠悠乐声,他更是陶醉不已。大卫说,下个月他要追到云南去,发掘那里少数民族的“unique(独特的)”节目,要把他们一个个带去美国演出。大卫如此兴致勃勃,是因为这几年里,中国少数民族的节目让他尝到了甜头。3年前,就在艺术节交易会上,大卫发现了中国的“unique”艺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等,他把内蒙古的“安达情”组合带到美国巡演,结果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到上海来寻觅新的“unique”节目,成了大卫每年必做的功课。

  国际演出商聚首的新平台

  赶羊群先赶头羊。紧盯海外大牌演艺机构,促成他们下单订购中国节目,“引导”其他机构跟进,是艺术节交易会上常用的招数。这次,挪威卑尔根艺术节的艺术总监汉森算得上一个“头羊”。10月17日,交易会还没开始,韦芝就把他带到闵行看上海合唱节,果然,当贵州的侗族大歌九姐妹出场,汉森立即来了兴趣。韦芝不动声色,不急着牵线搭桥,而将“九姐妹”作为重点节目在艺术节的高峰论坛上推出。汉森知道,亮相高峰论坛的,总是最独特的节目。19日下午,艺术节交易会开幕,汉森主动找上了“九姐妹”,当侗族姑娘们围着身高1米9的他又唱又舞时,韦芝递上了早已草拟好的演出合约,汉森二话不说,当即邀请“九姐妹”明年去参加卑尔根艺术节。立陶宛维尔纽斯音乐节的茹塔听说后,赶紧跟汉森商量,要求参加“九姐妹”欧洲之行的承办。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码头,也日渐成为国际演出商聚首交往的一个新平台。波兰贝多芬音乐协会制作人玛蒂尔达告诉记者,她每年只参加3个演出交易会——美国演出商协会交易会、法国戛纳音乐与唱片交易会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在上海,她结识了新朋友,发现了很多商机。立陶宛国家音乐协会经理达纳斯·斯克朗塔说,他在上海认识了芬兰、墨西哥、西班牙等的不少国际演出商,做成了很多演出生意;如今每次去芬兰,他总住在芬兰艺术节总监的家里,在上海认识后,他们现在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