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采取开放政策带动经济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09:14  东方网-文汇报

  “保护主义救不了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一枝独秀走出危机。”前天,针对金融危机后,各国将中国的高贸易顺差视为经济复苏的阻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球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将采取开放政策,增加对外投资,预计将贸易顺差从去年的2990亿美元下降到今年的1800亿美元,做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

  贸易顺差将降到1800亿美元

  “事实上,我国去年2990多亿美金的贸易顺差有其特殊时期的因素。”陈德铭表示,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贸易顺差,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各国将加工地转移至中国所致,中国也希望将贸易顺差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将主要采取增加对外投资降低顺差。

  针对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高贸易顺差的微词,陈德铭认为,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实属正常,不过最近的贸易摩擦有50%是针对中国的。“实际上,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产品出了问题,而这些产品是由华尔街负责生产的。”

  与此同时,陈德铭强调,中国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8%,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要以贸易带动人口就业,压力不小。不过,即便如此,陈德铭表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一定会承担起大国的责任,采取开放的态度。

  “只有扩大开放,兼顾贸易双方国家的利益,才能促进经济复苏。”他解释道,这种开放包括国际交流的开放,例如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以及政府经济体制管理的开放,例如通过增加对外投资,让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

  搭上“产业转型”这趟车

  “对外我们可以担起责任,但是对内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会上,不少专家提出,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以出口外向型改变为依靠创新技术,进行产业转型。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出口导向经济过去是成功的,但是不一定要单依靠出口,这也可以避免中国对其他国家长期贸易顺差。现在,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经济”出现,吸收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危机给中国的机会。“中国可以给更多中小企业机会,例如增加融资渠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将转型称为“产业振兴”。他分析,之所以在历次世界危机后,都会催生出新一轮产业革命,源于危机中的产业重组使新技术、新产业脱颖而出。“这次危机已经有新产业出现的苗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能否搭上这趟车?”他以我国的制造业为例分析指出,原先我国的制造业停留在加工、装配等价值链底端,在这次危机中,企业应该加强核心竞争力,向前端的研发能力、后端的营销能力靠近。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则指出,学者应该做出更好的研究,学校培养更好的人才,来配合这次产业转型。

  会上,经济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经历金融危机,中国有了新角色,“中国在担起复苏全球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可作为新经济建设者,参与全球金融制度的建设。”

  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协主席朱晓明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见习记者唐闻佳本报记者李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