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加坡之海南烙印:海南街上共守时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11:36  南海网

  海南周刊:海南街上共守时光

  文\海南日报记者蔡葩

新加坡之海南烙印:海南街上共守时光[图]
从18岁到80岁,久居海南街的陈桂花阿婆依然是一口纯正的文昌话。
新加坡之海南烙印:海南街上共守时光[图]
海南二街上的津津饭店。
新加坡之海南烙印:海南街上共守时光[图]

  莱佛士酒店夜景。

  第十一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新加坡之海南烙印

  三条街平行横卧于桥北大路的右侧,铺面两旁而立,骑楼的建筑风格,白色的雕花具足南洋风情和欧陆风格,多数为两三层高,路宽8米左右,看起来跟海口、老嘉积的街面差不多。徜徉在停满高级小轿车的海南街上,你会百感交集,冷不防碰面的,也许就是当年的南洋客。

  本版图片由刘运良提供

  文\海南日报记者蔡葩

  在新加坡,有三条以海南的名字命名的海南街,一街叫密陀路,即英文名Middle Road,二街叫巴米士街,即Purvis Street,三街名叫佘街,即Seah Street。海南人最先的居住地为密驼路,后来南来的人愈来愈多,向旁扩展,于是又有海南二街和海南三街。如今的海南街,居住者大多早已不是海南人,由于事业的发展,他们已经走向新区或者别的区域了,街上留下更多的是他们当年闯南洋的艰辛和痛楚,成功与期待。目前还属于海南人经营的是海南二街上的逸群鸡饭店和津津饭店,它们都经历了一番风霜,才站稳了脚步,并恪守着当年的信条,延续着海南华侨奋斗、勤勉、精进的精神。

  10月28日,我们徜徉在如今停满高级小轿车的海南街上。三条海南街平行横卧于桥北大路的右侧,铺面两旁而立,骑楼的建筑风格,白色的雕花具足南洋风情和欧陆风格,多数为两三层高,路宽8米左右,看起来跟海口、老嘉积的街面差不多。走在这条街上,你会百感交集,冷不防碰面的,也许就是当年的南洋客。

  与老店一起老去

  来到海南街,你不能不去的地方是新加坡有名的海南鸡饭店。这也许并不是最老最大的鸡饭店,但因为他们坚持日久,老店主还主理业务,还操着纯正的家乡口音,而暗含别样的意义。

  10月29日,陪同我们采访的是新加坡《新明日报》老报人陈星光。陈星光先生祖籍琼海博鳌,得他热情引领,我们来到海南二街上的津津饭店,正好80岁的老板娘陈桂花仍站在柜台前,像40多年前风韵可人的时候一样,温和平静的她与来往的客人热情招呼着。如今已经四代同堂的陈桂花是文昌人,她18岁来新加坡,嫁给文昌老乡林鸿宝先生。林鸿宝先生1947年来新加坡时,他父亲开的咖啡茶水店正红火,1968年开始改开餐馆,将海南文昌风味的文昌鸡作为本店的招牌菜,又将记忆中的美味羊肉煲开发出来,成为本店的两大招牌。

  当很多海南老乡都已经搬离海南街的时候,很自豪自己已经四代同堂的阿婆,仍坚守在这条老街上,保持着纯正的乡音,纯正的家乡味道,等待的仿佛是我们这样的访客。

  “给客人来杯茶。”阿婆微笑着喊年轻的店员。三杯加奶的热茶很快上桌了,热腾腾的,香气四溢。阿婆从柜台里挪步出来,不太灵便的腿向前移动着,你能感受到她对故乡人的亲热。[1] [2]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